永遠的謝晉-理想中國的藝術良心(之十二):20年忘年之交(1988-2008)
/ 巫本添

來接我的人就是柴澤民大使的男助理,從紐約飛上海的那一位。非常謹言慎行的文革後新一代外語系畢業生。不苟言笑。到了飯店放下行李,即刻赴柴大使晚宴。席中是國務院的外交官員和外交學會部門主管,男助理因級別不夠上不了位。

我對這種官式招待很不習慣,多是客套話,當然謝普和我的關係,以及芙蓉鎮也是話題之一,我在曼哈頓對謝晉拍最後貴族的幫助也是內容,大使說:真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我公開提出要求明早和外交學會的「外交」英語刊物編輯人員見面,尤其是比我年輕的一代。

柴大使説本來就有此安排,他説的「有此安排」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已成定局,到底薑是老的辣呀!

到了北京第二天早上,見了這批年輕外語系畢業生,男男女女,背景並不全是高幹之後,而且知道他(她)們求學時期都很拼,整個過程是個非正式會晤,我可以知曉多一些我想知道的事情。今天回想起來,我1968到1972 年輔大英文系的四年求學,完全比不上這批年輕人的拼命。

未到中午,我已抵達北影廠。接待我的是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北影導演。陳凱歌1987 年以「孩子王」得到大陸第8 屆電影金雞奬導演之後,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的資助,到我念過的NYU 電影研究所進修兩年,謝晉1988 年在曼哈頓拍最後貴族時,介紹我和陳凱歌認識,有過幾次聚會,他父親在那天午餐時,告訴我他是福建長樂人,怪不得陳凱歌會説福州話。陳凱歌生在北京。

陳凱歌父親陳懷暟是北影的當家導演,是謝晉的同道好友,對我好客氣說:謝導很欣賞你的為人。而且他也知道我在NYU 的短片,曾經在全美電影學院競賽得過奬,在台灣也拿了兩次金穗奬最佳短片。唉!大陸組織對我背景的資料收集,知道的比在台灣的KMT政府多,而且重視。

當然話題也離不開陳凱歌,他引以為傲的兒子。我請他在北影的放映室讓我看看陳凱歌的成名作「黃土地」,1984 年的影片。陳凱歌的第一部電影。我喜歡。其實陳凱歌是以此片得到國際電影界的欣賞,而不是1987 年的「孩子王」。

和陳凱歌的父親一直聊到晚上,晚餐就在北影吃,談來談去都是電影,包括那時仍在紐約市的陳凱歌。如今回想起來,我認為陳凱歌如果沒有到NYU 的電影研究所研究,我認為可能拍不出1993 年「霸王別姬」那種氣勢和魅力。

他導演的「霸王別姬」我的評價和一些影評家一樣:認為是中國文革後最有藝術價值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中國半個世紀的風雨變換和人物命運。

陳凱歌因霸王別姬至今仍是唯一獲得法國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Palme d'or)的華人導演。此獎的電影藝術地位高於能背後運作的,商業化的美國奧斯卡獎。

題外話, 此片是張國榮一生的代表作,他演伶人程蹀衣,迷倒多少人,鞏俐因菊仙這個角色,至今仍是世界排名在前的女演員。而林憶蓮和李宗盛的片中歌曲「當愛已成往事」,果然一語成讖?

話說回來,上影導演謝晉的兒子謝衍,和北影導演陳懷皚的兒子陳凱歌,兩人都是大陸國共內戰後出生的一代(謝衍1949大我一歲,陳凱歌1952小我兩歲),兩人父親都是大陸電影名導,兩人都有NYU 電影研究所的教育背景,能力和血緣及藝術基因都旗鼓相當。為什麼謝衍學成回大陸後,走投無路? 為什麼陳凱歌學成回大陸後,飛黃騰達?(而謝衍已在2008 年歸天;陳凱歌現任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院長,至今仍然年年有戲拍。)

我的答案非常簡單:謝晉父親曾在國民政府任官職,文革時被逼跳樓,而謝晉一直沒加入大陸組織,直到去世前幾年被領導所誘而加入(是何原因加入?),所以謝衍在大陸就沒戲拍。陳凱歌父親陳懷皚1949 年前,就已加入組織,陳凱歌因此得以乘順風車至今,當然不能怪陳凱歌,存在主義哲學的觀點: 人是被投入這人世間
,個人沒辦法自我選擇。

有任何建議?要提供消息?有工作機會? 歡迎來信:D20@mail.fju.edu.tw
網頁維護:李玉鋆(Julie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