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工作極短篇 (3): 威尼斯餐桌上的嘉年華會
/ 楊馥如 Faith Yang 1999年畢業 33屆

威尼斯餐桌上的嘉年華會

嘉年華會各地都有,但就屬威尼斯人過得最有姿態!每年冬末春初的威尼斯嘉年華是一場燦爛眩目的盛宴:華服色彩繽紛、面具做工精美,水光媚惑流動的城市裡衣冠鬢影,饒是萬種風情。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此時大量湧入這座浪漫歡樂的珊瑚礁城市,只為趕赴一場生命裡不容錯過的慶典。歡愉放縱的氣氛不僅在巷弄裡蔓延,更在餐桌上發酵:semel in anno lecit insanire,這句拉丁文古諺點出了嘉年華會的中心德目:一年一度,放縱有理。每年到這個時節便是靴子國人民縱情吃喝、盡興玩樂的大好時機!

放縱有理的嘉年華會

carnevale,中文翻成嘉年華,照字音和字面上來說,翻得很不錯,音準並且傳達了歡樂的氣氛,但卻無法解釋其中宗教與飲食的關聯。按照字源來分析,carnevale 衍生自拉丁文的 carnem levare (carnem 肉; levare 移開) 。簡單來說,嘉年華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段期間。在這段期間內大家紛紛準備好「把肉移開」,好迎接四旬齋期(Quaresima)的到來。怎麼把肉移開?當然就靠大吃特吃來解決囉!因為四旬齋一但開始,飲食和行為舉止各方面必須節制有度,凡是酒肉這般奢侈的吃食還有感官享受,都是不被允許的。四旬齋開始前的嘉年華期間,有三天特別重要,分別是肥胖星期四(il Giovedi Grasso) 、 隔週的肥胖星期二(il Martedi Grasso),還有聖灰星期三(il Mercoledi delle ceneri)。聖灰星期三後的星期天,四旬齋正式開始, 持續四十天守誡,直到復活節來臨。換句話說,這肥胖的週四週二是節度飲食前最後衝刺的好機會,大家都卯足全力吃喝玩樂。

古老的節慶習俗

因著宗教的緣故,從中世紀開始,嘉年華便和盡情放縱的吃喝劃上等號。地方文史記載不少古老的習俗與活動,其中包括大胃王比賽,看誰能吃下最多馬鈴薯麵餃或香腸;也會以木頭堆疊出金字塔形,上面鋪滿蛋殼、香腸、柑橘、月桂葉等食物,村民抬著遊街,最後抵達廣場中央,在大家歡樂吟唱的歌聲中點火將之焚燒祈福。在健康飲食與其他種種考量下,許多不合時宜的慶祝方式至今已不復見,但許多北義靠近奧地利邊境的山區村落仍然保有古時豪氣而熱情的傳統:嘉年華期間,村民會在廣場上架起大灶,露天烹煮香滑可口的玉米糕(polenta)或是淋滿肉醬的短管麵(maccheroni al ragù)免費發送給過路客,大方分享佳節美食。

嘉年華特色美食

比起澎湃大碗的麵食,吃來能帶出歡愉感受的嘉年華甜點更是受到大眾喜愛。最有名的三款甜點分別是:香炸一口酥(castagnole)、義式喀哩喀哩(chiacchiere)、焦糖炸麵捲(tagliatelle)。這些古早味的甜點每年只有在嘉年華期間出現於糕餅店的櫥櫃裡,引人垂涎。外型如栗子般圓滾可愛的香炸一口酥以常見於中北義各地,主要原料為麵粉、雞蛋、奶油。簡單的組合加上少許茴香酒與檸檬皮提味,油炸後撒上糖粉,味道質樸,口感外酥內鬆,有著難以抵擋的魅力。義式卡哩卡哩則是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點心,同樣以麵粉、雞蛋、奶油為底料,桿得薄薄的麵皮以豬油酥炸,剛起鍋時那股酥香爽脆,很容易讓人一口接一口吃個不停。焦糖炸麵捲其實是手工刀切麵的甜食版:嘉年華期間義大利媽媽們加碼上好菜,一個麵團兩種吃法,橙黃新鮮的雞蛋麵團揉好後分做兩半,一半桿平後刀切成寬版麵條當主餐,另一半則加入現刨的柑橘皮,做成螺旋小捲下鍋油炸,起鍋後或裹焦糖或撒糖粉,這道平實的家常美味在艾密里亞-羅曼尼亞區(Emilia-Romagna)最為盛傳。

嘉年華期間來趟義大利,親身體驗感官的歡愉,徹底放縱你的味蕾,錯過就得再等一年囉!

圖片註解
嘉年華美食圖一:嘉年華期間來到威尼斯是感官上的多重享受:好玩好看更好吃


原文出處:http://www.fujuyang.com/2012/04/14/carnevale-2/
更多文章請見《義大利美食學院》 http://www.fujuyang.com/

有任何建議?要提供消息?有工作機會? 歡迎來信:D20@mail.fju.edu.tw
網頁維護:李玉鋆(Julie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