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Foreword

  在一八○二年春天Wordorth開始寫作本詩。到了夏天他就寫完了前四節。隔了兩年之後,他再續完後面的七節。
  在這首詩中Wordsowrth藉前生存在(pre-existence)這個觀念而加以發揮。前生存在的觀念是東西雙方在宗教和哲學上經常討論的主題。在東方,佛教有三生之說,即一個人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人生。在西方,柏拉圖亦有靈魂不滅的說法,認為靈魂在生前死後離開肉體而獨存。
  在柏拉圖的說法中,靈魂由直接習知(direct acquaintance)獲得永恆的觀念 (eternal Ideas);這觀念在人出生的剎那即化為烏有,必須靠後天哲理的訓練方能逐漸「憶起」。而Wordsworth的說法與柏拉圖有所不同。Wordsworth把本非基督教之前生存在的說法加上基督教的色彩。他認為上帝的居處即不朽靈魂的所在。孩童時期猶知其來源之榮耀,到成人則將之遺忘;但他模糊的本能,在回憶童年「璀燦的幻象」(the vision splendid)中,卻能使他重新認知其不朽的起源。
  根據批評家的研究,雖然「回憶」的理論可以遠溯至柏拉圖。但Wordsworth在詩中所揭示的前生存在的觀念卻可能直接源於Samuel ColeridgeHenry Vaughan (v :n)Coleridge曾以前生存在的觀念來解釋一種我們在前生做某樣事情或存在某個地方的感覺。在一七九六年,當他聽到他的兒子Hartley出生時,他寫了一首十四行詩,詩中即提出了這種看法。

Oft o'er my brain does that strange fancy roll
Which makes the present (while the flash does last)
Seem a mere semblance of some unknown past,
Mixed with such feeling, as perplex the soul
Self-questioned in her sleep; and some have said
We lived, ere yet this robe of flesh we wore.

Wordsworth即藉用這個觀念來解釋他自己的神秘經驗。而他所說的人在未生之後漸漸失去看到天堂之光的力量則可能源自VaughanVaughanThe Retreat一詩中,回憶並悔恨他在天使般的孩提時期所見到天堂之美的幻象隨著歲月而消逝。
  至於在Wordsworth的觀念中,前生存在的情形到底是一種宗教(如基督教)和哲學(如柏拉圖)的狀態,抑是只是他個人獨特的看法,而用本詩為獨有的隱喻或象徵以表達之,則為批評家所爭論不決。其實我們也不必細究這個問題的實際情形為何。

[back]


主題發展Thematic Development


  本詩之作乃基於人有前生存在(pre-existence)的觀念。詩人謂人在未出生之前,其靈魂本與上帝同居處。兒時所見之夢般的幻象實際上是前生存在之不朽靈魂的殘餘。隨著人之成長,這種看到幻象的力量逐漸消失。迨至成年,即完全看不見這種幻象,似乎亦不能如往常一樣的享受大自然的良晨美景。然而,人至此卻獲得一種哲學性的理解力,雖然遠離前生存,在卻能藉回憶兒時幻象的光彩靈魂的不朽。另一方面也由於認識此生之有限,而重新體認人之關係,並仰接新的力量,獻身新的詩作。

[back]


結構Structure

 

雖然Jack Stillinger認為本詩從語調的一致性來看可把一至八節看做一部份,九至十一節看做另一部分,但是一般批評家都把一至四節看做一部份,五至十一節看做另一部份。下面的分析主要即根據Lionel Trilling的評解。
  本詩的第一部份(前四節)敘述一個視覺的現象(optical phenomenon),即是兒時在大自然所見之天堂的光彩如今已經消逝,並且提出一個問題:

幻象之光逃往何處?
榮耀與夢今在何方?

Whither is fled the visionary gleam?
Where is it now,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本詩的第二部份(後七節)又可分為兩組,第一組為五至八節,第二組為九至十一節,各回答第一部份所提出的問題。這兩個回答似乎彼此矛盾。第一組的回答滿懷絕望,第二組的回答則重燃希望。因此,第一組所用的語言也就極為神奇 (supernatural),第二組則全然寫實(naturalistic)。兩組對事實的敘述也不一樣。第一組說一切榮耀皆已逝去,第二組則說榮耀並未逝去,只是變了形而已。我們需要瞭解這種矛盾。但並不一定要解決這種矛盾,因為本詩有許多力量即來自這兩極間的往復激盪。

[back]


類型 (Genre)

 

 Ode一般譯做頌,歌,或賦,是抒情詩中最正式,最隆重,且結構最複雜的一種,一般說都相當長,其韻律及節數的變化也非常複雜。Ode本為古代希臘劇中的合唱歌,以Pindar(522~442B.C.)所作的最負盛名。其基本形式由三個詩節組成 (triadic)strophe(turn。向著舞台的一方舞唱),antistrophe(即stand。及是完結段,此時舞者站立不動,其結構與長度都與前兩段不同)。此基本形式可由詩人任意重復。
  Ode的語調大多是崇高(exalted),激烈(intense),而訴諸情感的 (emotional)。其主要題材大都是用神話來闡明所要慶祝的節目。在英文中,Ode此字含義較廣而且變通的用,不但包括那些模倣Pindaric形式的作品,而且也包括那些具有不同長短及詩節(stanza)的詩。
  Wordsworth的這首Ode,其詩行長短多變,押韻複雜,而且各詩節的長短及韻律各異,有英文中最偉大的Pindaric ode之譽。

[back]


修辭Rhetorical Devices

 

 因為靈魂不滅是一個相當嚴肅的題材,所以其語調崇高而訴諸感情。為了表現出這種語調,Wordsworth使用了修辭學上的幾種方法:
1.莊嚴用語(Dignified diction):如第四節中用了Ye來稱呼自然萬物,第八節中用Thou, Thy來稱呼child等。
2.呼告(Apostrophe):第四,八,十,十一節用得很多。如Ye blessed Creatures(37);Oh, evil day(43);Thou best philosopher(112);Thou Eye among the blind(113);Ye Birds(170);Ye Fountains•••(189)等。用呼告法,使得所稱呼的常物顯得與我們切身相關。
3.擬人(Personification):自然中的一切,如Earth, Echoes, Winds, beasts等,在人格化之後,予人一種親切生動的感覺。
4.感嘆(Exclamatory expressions):可表現深刻的情感。包括exclamations,如O joy!(131);exclamatory phrases,Mighty Prophet!Seer blest!(116) ; 及exclamatory sentences(參閱36, 67, 88)。
5.重復(Repetition):抒情詩中用重複的語句,可顯出情感的發展 (developments of emotion)。如I feel- -I feel if all.(42);I hear, I hear, with joy I hear!(51);Then sing, ye Birds, sing, sing a joyous song!(170)
6.設問(Rhetorical question):例如Whither is fled the visionary glem?/Where is it now, the glory and the dream?(57-58)這種問句不但可引起讀者的注意力,且可表現各種程度的情感。
  此外,此詩中的意象(imagery),如光明與黑暗的對比,前生與今世的對比,童年與成年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等,都是很莊嚴崇高的(dignified and sublime)。在下面另作詳細的討論。

[back]


意象Imagery

  本詩所用的主要意象可分為四組(1)明與暗(light vs. darkness);(2)生與死(life vs. death);(3)前生與今世(per-existence vs. present existence);(4)童年與成年(childhood vs. adulthood)。這四組意象就性質而言可分為兩類,即明、生、前生、童年為一類,暗、死、今生、成年為一類。雖然前一類的意象比後一類的意象重要,出現的次數也多,但是在詩中,這兩類的意象?產生強烈的對比。另一方面,每一類中的意象,彼此間關係非常密切。現僅舉出重要的例子並略加分析說明彼此關係的情形如下:
I. 明與暗(Light vs. Darkness)

Lights
celestical light(4)

glory(5)
day(8)
sunshine(16)
splendid(75)
Seer blest(116)
radiance(177)
bright(177)
Darkness
night(8)
sleep(59)
sullen(43)
shades of the prison-house(68)
blind(113)
the darkness of the grave(119)
shadowy(151)

  在這一組的意象中,"celestial light"是天堂之光,是前生的榮耀,也是童年時期所見到的光彩。"Seer blest"乃是美譽兒童之辭,謂兒童乃是天賦的明眼人。反之,如"shades of the prison-house"指人生如監獄,人生下來便漸趨成年而慢慢走進監獄的陰影。"Blind"是說成人與小孩相比猶如睜眼瞎子,因他看不到天堂的榮耀。

 II. 生與死(Life vs. Death)

Life
Immortality (title
glorious birth(16)
human life(93)
eternal mind(115)
that immortal sea(165)
a new born Day(196)

Death
funeral(96)
the darkness of the grave(119)
mortal nature(148)
through death(187)
man's mortality(200)

  第二組意象生與死,與第一組有密切關係。因為生即光明,死即黑暗。又因人之童年時期離開前生不遠,是以生之意象常與兒童,天堂,靈魂不朽及大自然之歡樂相連。而死之意象常隨伴成人時期,凡世,有盡之年以表示黑暗之景象。

 III. 前生與今生(Pre-existence vs. Present Existence)

Pre-existence
celestial light(4)
glory and the freshness of a dream(5)
trailing clouds of glory(65)
heaven(67)
imperial palace(86)
heaven-born(124)
immortal sea(165)

Present Existence
sleep, forgetting(59)
prison-house(68)
common day(78)
years…bring the inevitable yoke(126)
earthly freight(128)
noisy years(156)
Though inland far we be(164)

  天堂為靈魂的老家,即人之前生的所在。而人之前生存在又和光明與不朽不可分。與天堂相對的為人世,即人之今生的所在。由於人生下來之後便逐漸忘記前生的榮耀,故稱"sleep""forgetting."世間因遠離不朽的天堂,遠離不朽的海洋,故有如"prison-house""inland."

 IV. 童年與成年(Childhood vs. Adulthood)

Childhood
Early Childhood(title)
The Child(epigraph)
Child of Joy(34)
the babe(50)
our infancy(67)
newborn blisses(87)
A six-years' Darling(88)
The little Actor(104)
Adulthood
father of the Man(epigraph)
Inmate Man(84)
palsied Age(106)
the years to bring the inevitable yoke(126)


  本詩讚美童年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並悲嘆成年的世故。Wordsworth epigraph中就指明成人不如兒童;"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故在童年的意象中所用的字眼為正面而讚美的,如Joy, blisses,Darling等。反之,在成年的意象中,所用的字眼為反正而悲慘的,如palsiedyoke

[back]

William Wordsworth,  Romantic Po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