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 a
|
|
原文與導論
對稱的外型
抽象與具體
視覺的效果
打字機的妙用
|
|
&
nbsp;原文與導
論 |
|
1( a
le
af
fa
ll
s)
one
l
iness
一九五八年,康明斯的第十二冊(也是最後一冊)詩
集問世。作者選收了九十五首的詩入冊。其中的第一首便是我們要在此地談的這首看起來怪誕不經的小詩。據說,詩集一出,讀者為之譁然,連一些向來對康明斯很
留意的讀者門,也不禁四顧茫然,難解詩中含意,不知道作者在玩什麼把戲。
這種乍見之下的迷失感,實在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向來我們讀詩,總是依循著一定的音韻和格律,同時又喜歡能立刻看懂詩中的含意,這首詩給人的第一印象,除了
怪異之外,似乎就什麼都沒有了。詩的傳統格律面臨失靈,甚至崩潰的厄運。文字被拆的支離破碎,上下垂直疊列,怪模怪樣,在玩什麼噱頭?
請你耐住性子,再平心靜氣地來細看一遍,先別問「這首詩的意義何在」,讓我們從各方面研究,這樣或許可發現一些柳暗花明的奇景。
TOP
|
|
&
nbsp;對稱的外型 |
|
這首詩是按著1-3-1-3-1這種對
稱的格式所排列而成的;也就是說,這首詩在打破傳統的格律,重新組合後,產生一種新的格律,這和你原先那種雜亂無章的第一印象是否有些出入?
TOP
|
|
&
nbsp;抽象與具體 |
|
若把這詩的文字恢復呈原狀則為:
l(a
leaf falls)oneliness----------寂
寞 (為
一抽象的概念)
(a
leaf falls)-------一片葉落下(為一具體的形象)
作者很巧妙地把一個抽象觀念和一個具體形象揉合在一起。在「一片落
下」的前後各加一個括號,再插入「寂寞」於第一、二字母之間。這種出人意料的安排,旨在促成讀者在覽讀時,心中同時泛起兩種不同的觀念(跟音樂中的和弦共
鳴相彷彿)。也就是說,在讀到「寂寞」的同時,我們心中又泛起了「一片葉落下」的畫面。這樣,我們很容易把這兩種不同的觀念聯繫起來,得到「寂寞如一片落
葉」或「寂寞的感受和看見一片葉子落下的感受相似」等等的結論。
|
|
&
nbsp;視覺的效果 |
|
作者把(a leaf falls)拆開,重新分成六組,即( a, le, af, fa, ll, s),把它們上下疊列,產生一種視覺上「落葉」的效果,我們似乎見到一片孤零零的葉子,由上而下,旋轉飄落的動
態。la--af之間有[i:]相接, af--fa之間有[f]相接,最後的s),一字孤立,其音其型,都給人一種落葉著地後「寧靜」的感受。 |
|
TOP
|
|
|
|
|
&
nbsp;打字機的妙用 |
|
若把括號內的字略去不看,所餘者即為:
1
one
1
iness
打字機上字母 l [el] 和數字1(one)同鍵,故上面這個 loneliness,也可以看成one-one-one-iness。這正巧妙地詮釋 「寂
寞」的意義;所謂「寂寞」就是孤伶伶的一個人獨處時的感受。
TOP
|
"iness"的奇景 |
|
結尾的 iness有好幾個可能的妙用:
甲:在音韻方面,i 字和前面leaf中的 e[i:]音押韻,同時 ss又和前面 falls的 s押韻,產生一種尾曲的效果。
乙:"iness"在全詩中是最長的一「行」,不論在視覺上或聽覺上都有予人一種完結的感覺。
丙:"iness"外型看起來很像一片落地橫呈的孤葉產生寂靜的感覺。
丁:"iness"又可分成 i-ness,i則又可詮釋為「小我」。寂寞之感常導源於人不能放開自我,與外界相戚,太自我中心則會產生寂寞。
這樣分析之後,我們發現這樣一首原以為是雜亂無章的東西,竟蘊藏了如
此繁複的內容,或許還有更多的寶藏與與奇景待您去追尋呢!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