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彙整   /   作家  /  Cathy  Song  宋凱西
Cathy  Song
宋凱西
圖片來源:http://www.smith.edu/poetrycenter/poets/images/poets/csong.jpg
主要文類:Poem
資料提供者:林怡君
關鍵字詞:

成長背景與寫作風格

        集亞裔與夏威夷本土詩人一身的宋凱西(Cathy Song),父親,安德魯‧宋(Andrew Song)是位韓國機師,母親愛拉‧宋(Ella Song)則是美籍華裔裁縫, 宋凱西1955年出生於歐胡島(Oahu)上的小鎮瓦西阿瓦(Wahiawa), 7歲時,隨父母遷居Honolulu。她很早就展現了對寫作的興趣,九歲時,決定成為家族的史家,開始一一記錄家中發生的大小事跡。11歲時,宋凱西更展現了她的寫作長才,創作了一部有關間諜的短篇小說集,就讀Kalani中學時,開始創作詩歌,中學畢業後,進入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就讀,在名詩人與自傳作家John Unterecker門下學習,兩年後,進入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繼續深造,於1977年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1981年,她在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獲得藝術碩士(MFA)學位。旅居波士頓期間,宋凱西與當時還是醫學院學生的道格拉斯‧麥哈格‧丹佛特(Douglas McHarg Davenport)結婚。於此期間,宋凱西得到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提名人凱斯琳‧史巴克(Kathleen Spivak)的賞識,並加入其領導的詩歌工作坊,在史巴克的鼓勵下,宋凱西開始積極的尋找出版商出版作品。

        1982年,宋凱西的第一本詩集《照片新娘》(Picture Bride)在62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贏得當年度耶魯年輕詩人獎(Yale Series of Younger Poets Award),對於宋凱西簡直是莫大的鼓勵,1983年,得獎的詩稿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出版,並被提名角逐當年國家圖書評論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在當時以歐美人士為主的文化圈裡,沒有任何人想到,亞裔作家竟也可得到如此殊榮。隨後,宋凱西又陸續出版數本詩集:《無框的窗》(Frameless Windows)(1989)、《學校》(School Figures)(1994)、以及《恩賜之地》(The Land of Bliss)(2001),這些傑出的作品,讓宋凱西獲獎無數,如費德克‧巴克獎(Frederick Bock Prize)、 雪萊紀念獎(The Shelley Memorial Award)、夏威夷文學獎(the Hawaii Award for Literature)、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獎助以及布希卡獎(Pushcart Prize)等等。

        隨著詩集的陸續出版,宋凱西成了一位知名的年輕亞裔女性作家,也是夏威夷文學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她的代表詩作,《照片新娘》(Picture Bride)也被收錄在許多文學選輯當中,宋凱西作品的能見度,可視為夏威夷出身的亞裔作家的一大突破。1987年,宋凱西和丈夫以及孩子回到夏威夷定居,目前,她在夏威夷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也與當地作家們合作,致力於推動夏威夷本土文學作品。

 

主要作品

        《照片新娘》:宋凱西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多側重於個人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宋凱西的作品將女性身體與藝術、家庭、土地、及兒時記憶等結合。她的作品展現了自我對身體瞭解的渴望,也展現個體與個體間的相互連結,身體是感官與知覺的媒介,以各種不同的意象與符號呈現,其意象在詩作裡蔓延,和空間、器官、以及五感結合,《照片新娘》展現了宋凱西與土地及居民的連結,不只如此,而本篇也將身體視覺化,將身體每個部分,如頭髮、雙手、眼睛或嘴唇與空間,如中國城、夏威夷、家園、甘蔗田等作結合,透過多重的角色與對外在世界的感知,宋凱西將內在的探索以孩童或成人的身體呈現。《照片新娘》包含31首詩作,分為五個部分,詩集中的第一首同名詩「照片新娘」,描述宋凱西的祖母於23歲時離開韓國,嫁給一個素未謀面,比她年長13歲,在歐胡島的甘蔗工廠工作的工人,憑著照片,幻想著第一次見面,懷抱夢想的祖母展開了人生的新階段,祖母的旅程引導她進入新的世界,也在這個新世界裡終老一生,從此見不到故鄉與母國,因相似的外貌,宋凱西將自我投射與祖母的形像結合,她指出,寫作本詩時,她與祖母當年的年紀相當,宋凱西將祖母啟程前往夏威夷的經驗,與她長大前往新英格蘭求學的經驗並置,一樣面臨人生新的階段,懷孕、加入詩學會,第一次出版詩作,第一次重新思考身為女兒的角色定位,即將成為母親的焦慮以及作為亞裔詩人的掙扎。

        「最小的女兒」(The Youngest Daughter)著眼母女關係的描寫,詩中陳述了母女間身體的親密接觸,如母親按摩女兒的臉或是女兒幫母親沐浴,藉由母親與孩子身體的接觸,呈現了對母親的想望,渴望回到那段不管是心靈或身體上,都是母親身體一部份的孩童時期,傳達了母親與孩子間共生關係的渴望。透過母親的身體,孩子開始接觸外在世界,對孩子來說,外在環境被視為母親身體的延伸,透過孩童的眼睛,夏威夷既不是殖民地也不是蠻荒之所,而是個天堂之島,一個理想世界,然而,母親的身體並不全然完美,透過描述夏威夷同時也是個黑暗及濕熱的地方,宋凱西透露了對母親身體的矛盾情感。

        除此之外,本詩集也揭露了父權社會對女性身體的壓迫,此主題涵蓋了六首詩,探討視覺藝術裡的女性身體。前三首詩,「美麗與哀愁」(Beauty and Sadness)、「女孩在脖子上擦香粉」(Girl Powdering Her Neck)與「花道」(Ikebana),藉由喜多川歌麿(Kitagawa Utamaro)藝術品中的女性雕刻,宋凱西重新建構了男性偷窺眼光下的女體。宋凱西對藝術作品中,女性沐浴、化妝或是穿著打扮的描述,揭露了女性身體被毫無隱私的暴露在男性眼中,女性身體被邊緣化,而身體的能見度則由男性的偷窺眼光決定。

        詩集的另外三首作品,則是向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齊菲(Georgia O'Keeffe)致敬,描述女性藝術家如何努力突破男性的目光,展現自我軀體,歐齊菲彰顯了女性畫家尋求獨立身體的慾望,歐齊菲以視覺藝術呈現不一樣的女體,恰巧呼應了宋凱西對於女性身體的重新建構。本詩集中,藉由歌麿藝術作品中的女體與歐齊菲的畫作,宋凱西重新建構女性身體,顛覆妄想宰制女性身體的種種因襲成規。

        《無框的窗》(Frameless Windows):此詩集中,延續了《照片新娘》中的主題,展現女性在不同階段的人生經驗,「謙卑的罐子」(Humble jar)中,宋凱西以一罐扣子,呈現了母親被邊緣化的價值,如同扣子一樣,母親角色十分重要,但卻被低估了,在此本詩集中,一些瑣碎的日常生活事物,在宋凱西的筆下都成了深具意義的物品。

        《學校》(School Figures):宋凱西的第三本詩集,主題還是著重於母親與女兒的相互關係,肩負了傳承的重任,母親想將傳統的女性價值銘刻在女兒的身體當中,在「作日光浴的人」(Sunworshippers)一詩中,宋凱西回憶了母親是如何鄙視那些喜歡將身體暴露在陽光底下的人,並嚴格要求女兒必須將身體包裹在帽子與手套等衣物當中。在「絲的紋理」(Grammar of Silk)當中,宋凱西描述了母親的堅持與女兒的抗拒,探討身為裁縫的母親堅持要女兒學會裁縫的原因,多年過後,女兒才慢慢理解母親的堅持以及開始享受當初極度抗拒的縫紉。女兒這才瞭解到,縫紉工作是女性唯一可以放下家庭生活瑣事敞開心胸交談的時刻,同時也是母親與女兒角力暫時消失之所。

        《恩賜之地》(The Land of Bliss):宋凱西最新的詩集。詩集中,作者哀嘆母親的過世,描繪了歲月無情的現實,智力、感知逐漸退化的無力感,在這最新的作品當中,宋凱西不但探討個人與社會關係,同時也更加深入到精神層面的討論。

        和許多亞裔作家一樣,由於雙親的國籍背景,宋凱西描述了許多獨特生命經驗,也著重於國家文化與文學作品間的緊密關係,突顯亞裔移民面對不同國家與種族間的經驗。宋凱西創作了一個充滿文字與想像的世界,超越種族與地域的界線,然而,宋凱西並不喜歡被冠以「亞裔作家」的這個頭銜,她曾說過:「我只是恰巧是個亞裔美國人罷了」,雖然部分評論家對於宋凱西詩作中力求種族的協調感到質疑,指出這是對種族問題的迴避,然而,這些聲音也反應了亞裔文學的困境,事實上,宋凱西對社會與政治的關懷,皆融入詩作當中,身體與種族及性別議題是息息相關的,個人和社會藉由身體的呈現,各可展現其特有的種族與性別。林玉玲(Shirley Geok-lin Lim)指出,宋凱西詩作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在於其不可思議的想像力與其詩作形式、意象與情緒的融合。每一首詩作都是渾然天成,毫無矯揉造作,藉由詩人的觀察,每首詩作皆以令人嘆為觀止的暗喻,傳達了作者的訝異、嘲諷或是所欲闡述的思想。

 

參考資料

“Cathy Song.”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15 August

20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thy_Song>

 

“Cathy Song.” Poetry Foundation. 15 August 2011.

< http://www.poetryfoundation.org/bio/cathy-song>.

 

Chen, Fu-Jen. “Cathy Song.”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Ed. Guiyou Huang. Vol. 3.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9. 880-86.

 

Lim, Shirley Geok-Lin, John Blair Gamber, Stephen Hong Sohn, and Gina Valentino.

“Introduction”. Transnational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Eds. Shirley Geok-lin

Lim, John Blair Gamber, Stephen Hong Sohn, and Gina Valentino. Philadelphia:

U of Temple P, 2006. 1-26.

 

Trudeau, L. J. (Ed.). (1999). Asian American Lterature : reviews and criticism of works by

American writers of Asian descent. Detroit : Gale Research. 1999.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