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彙整   /   作家  /  Marianne  Moore  瑪利安˙莫爾  /  作品
In Distrust of Merits
作者Author  /  Marianne  Moore  瑪利安˙莫爾

In Distrust of Merits

 

In Honor and Memory of Fr. Pierre Demers  (談德義神父 1921 - 2002)

 
 

面對著爭的場面,及戰士們的痛苦和死亡,詩中的說話者問道:他們究竟為何而戰呢?她所得到的唯一解答是道德觀的:他們並非為榮耀(勳章),或勝利而戰,他們奮戰及犧牲有如耶穌受難般,治療了人類自私自大(egoism)的心病,而且把人類從一項罪惡中解救出來──不能愛全人類,不能達成博愛的罪。

我們將本詩的意象分為下列三組,以便讀者對詩主題,意義的了解。

(1)有關永恆價值的意象

完美、永恆(beauty),以star做代表。見6-7行註解。

(2)有關人類的意象:

人善良的一面:堅忍受苦(pleas of the dying, quiet form upon the dust),死亡與贖罪(where there was death there may be life),懺悔(conquer in myself what causes war),由受難而救人(Christ-like, agony, wound, bloodshed)。

人邪惡的一面:盲目而自知(blindness that sees),渺小不自知(arrogant dust),鐵石心腸(heart of iron),自相殘殺(wolf),自私(disease, Iscariotlike),種族偏見(black, white, red, yellow),宗教偏見(Jew, Gentile),社會階級偏見(Untouchable)。

(3)有關戰爭的意象:

象徵性的意象有二,tumultuous oceanmountainous wave,描述性的意象,如deserts, caves, battalions, squadrons, quicksands等。

由上列三組意象可看出,人善良的一面使他不斷追求生命的完美和永恆,而其邪惡的一面則使他身陷戰的陰影,自毀毀人。

本詩分八段,每段十行,每行音節數如下:

1 9-9-9-5-10-6-7-7-76

2 9-9-95-10-10-7-7-7-6

3 9-9-9-5-10-10-7-8-8-6

4 9-9-9-5-10-10-7-7-7-6

5 9-9-9-5-10-10-7-7-7-6

6 9-9-9-5-10-10-7-7-7-6

7 9-9-8-5-10-10-7-7-7-6

8 9-9-8-5-10-10-7-7-7-6

內容方面,第一、二行是全詩的基本問題:戰士究竟為何而戰呢?3-21行是第一個解答:為了治療野心家盲目的征服慾。22-39行是第二個解答;為了治療人自私自大的心病。40-50行是第三個解答:為了強迫我們答應要做到博愛。51-70行是第四個解最後一段71-80行是全詩的精華所在:懺悔、贖罪的表達,與對永恆價值的寄望。

本詩的語調由篇首的問題,四個解答,到篇末的纖悔,可說是變化多端,隨不同的情緒而改變。篇首的問題可說是相當rhetorical,是一種反語,由問題達一種相反的效果。第一個解答的語氣是忿怒的,氣憤盲目的野心家征服人的慾望。第一解答的語氣是自責的。第三個解答的語氣是絕望的,因為人無法博愛世人,得到和平。第四個解答的語氣是滿懷希望的,期待戰士的苦難犧牲能為世人帶來愛與再生。最後一段的語氣是懺悔的,同時對永恆的價值有無限的寄望。

 
 
   
 
   
  文本
導讀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