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和一切〉 (“Spring and All”) 是 意象主義 (Imagism) 文學運動提倡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於 1923 年收錄於同名詩集 ( Spring and All ) 的作品。詩中除了實踐威廉斯對於繪畫技巧與文字空間相互結合的主張,特別是立體派 (Cubism) 打破線性整體、分割幾何層次的特徵,更表現出對於艾略特 (T. S. Eliot) 《荒原》 (The Waste Land , 1922) 深陷過往歷史、視當代為廢墟的反動。承襲惠特曼 (Walt Whitman) 以降,自始至終強調挖掘美國語言特性以及地域文化魅力的詩學,威廉斯的詩作放眼本土著眼當下,將現代詩的範疇從龐德 (Ezra Pound)、艾略特等精英知識份子筆下難以親近的內化視野,拓展到眼見可及的自然萬物和俯拾即是的文學靈光。
整首詩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詩節 1-3 為主人翁開車前往醫院途中所目睹猶如「荒原」一般的冬日景物;詩節 4 則是一個轉變的契機,看似昏睡的春天已經悄悄接近;詩節 5-8 正式宣告春意降臨人間,原來死氣沉沉、枯萎僵直的各種生命都逐漸復甦,蛻變重生。〈春天和一切〉如評論家 Philip Bufithis 所說,是歐洲自古以來讚頌四月「春詩」 (spring poem) 傳統的變型,儘管艾略特在《荒原》先一步顛覆了這種大地復始、萬象更新的概念,把四月稱為「最殘忍的一月」,把無法承載、不想被喚醒的慾望化為艱澀冷硬的詩句,威廉斯在另一方面,用著不惶多讓的反詩意 (antipoetic) 文字 —— 「粗礦、不完整、暫時性的」 (rough, unfinished, provisionary)—— 卻見證紀錄了三月冬日尾聲,蘊藏於平凡鄉野、破敗表面之下的細微生機 ( 11 ) 。威廉斯「春詩」的特出之處在於捕捉了大部分詩人所忽略的不起眼之處,以低調、間歇的白話文字貼切地描繪死而復生的醞釀過程,並且運用切割句構、連續分行 (enjambment) 不加標點的寫作手法,賦予肉眼可見的外在事物新的樣貌圖像和多重意義。
舉例來說,〈春天和一切〉最被津津樂道的「立體派」特徵,存在於第一詩節第 2-6 詩行。這五句詩的句構被分散切割、形成文義曖昧,既可獨立觀之也串聯前後詩行的集合體。第 2 行最後的文字 ”blue”就單行看來像是代表藍天的名詞,卻在讀者將目光移至第 3 行的時候搖身一變成為描述「雲層」的形容詞;而第 3,4 行末的定冠詞 ”the” 必須要依賴下一行詩句才能有意義,形成連續分行、著重前後關聯性並且利用地方介係詞 (”by”,“under”, “beyond”) 使詩節切割成好幾個名詞片語斷面的「幾何」詩句,這樣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內容提旨緊密結合,代表了萬物既是個體卻又相互影響連結,瞬息萬變的生物鏈難以預料 (Gelpi, 52) 。然而在前三詩節目賭如同醫院具有「感染性」的冬日景色 —— 斑駁、蕭條、靜止、死寂、枯槁 —— 過後,主人翁卻湧現了想像的眼界,從第四詩節開始,搖身一變成為關於自然更迭、生命循環以及創作過程的辨證。第五詩節語意模糊的代名詞“they”,既可指涉先前提到種種植物尚未萌發的新芽,更因為隨後擬人化的形容詞 ”naked”「赤裸的」,而有了人類世界「新生兒」的聯想 (Frye, 21) 。在第一詩節原本 ”cold”「冷酷的」風到了這裡也多了 ”familiar”「令人熟悉的」特質,更加深循環更迭的意味。
第六詩節乃至於第八詩節,整首詩的節奏因為大量的時間用語而加快 ——“Now”, “tomorrow”,“One by one”,“quickens”,“But now”,“Still—— 春天的輪廓因為詩人逐漸甦醒的眼光和洞察力漸漸浮現,「一個接著一個事物被指認 ——」,生命從無到有、瞬間而戲劇化的過程就在詩句的筆觸下躍然紙上。曾經埋藏在地底、子宮或者腦海深處的靈感 / 生命,就如同最後一個詩節所描述,強硬的熬過黑暗死亡,終究充滿尊嚴地進入了這個世界,井然成形;這重大的轉變來臨,各種生命緊抓住機會,向下紮根也即將萌發覺醒。正如評論家 John Lowney 的注解, 〈春天和一切〉詩中「儘管死亡和腐朽無所不在,但是新生命和重生的契機從來沒消失過。詩裡並沒有對於春天過於浪漫美化的幻想,只有對於生存和生命意志的信念」 (62) 。 |
Bufithis, Philip.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Writing Against The Waste Land.” SAGETRIEB 8.1-2 (1989): 5-21.
Frye, Richard R. “Seeing the Signs: Objectivist Premonitions in Williams' Spring and All.” SAGETRIEB 8.3 (1900): 56-76.
Gelpi, Albert. A Coherent Splendor: The American Poetic Renaissance, 1910-1950 . London: Cambridge UP, 1987.
Lowney, John. The American Avant-Garde Tradition: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Postmodern Poetry,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Memory. Lewisburg: Bucknell UP, 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