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彙整   /   作家  /  Mina  Loy  旻娜•洛伊  /  作品
Moreover; the Moon---
作者Author  /  Mina  Loy  旻娜•洛伊
Moreover; the moon--
 
 
 

〈此外,月亮───〉 (“ Moreover, the Moon ─── ”) 是旻娜•洛伊最新版的詩選《失落的月之旅行指南》 ( The Lost Lunar Baedeker ) 中「貧困的報酬:詩選 1942-1949 」的最後一首晚期詩作。「月亮」這個形象,不僅貫穿了洛伊整個創作生涯,成為她詩選的名稱,更實際的出現在她數個作品,無論是視覺或者文字創作。對洛伊來 說,具有陰晴圓缺或滿月或半月的「月亮」,遠比一成不變的「太陽」更能帶給她靈感。就象徵意義而言,「月亮」常和「陰性」、「多變」、「魔力」等女性特質 聯想在一起,也和洛伊亟欲探索的未知領域,特別是克莉絲特娃 (Julia Kristeva) 在「詩語言的革命」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所闡述的「母體符號空間」 (semiotic chora) ,互通聲氣相互詮釋。「旅行指南」的概念,則源於十九世紀歐洲流行的導覽書籍。然而傳統精緻的旅行指南,代表著知識、正統和權威,「遺留給旅行者極少自行 發掘的空間」 (Wolkowski 4) ,「引導著他們接受指南作者的品味和偏見」 (Burke 321) ,這些未經獨立思考的片面依賴,正好是洛伊詩作所質疑的社會盲點之一。所以 〈此外,月亮───〉可視為是洛伊帶領我們進入月亮這個異世界的另類「旅行指南」,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卻指出更多穿越過月亮那頭的「此外」等待讀者自行發 掘。

首兩段詩節直接點出了月亮特有的吸引力,在於它相當於不同夜空的面貌以及逃離天堂後散發的光亮。洛伊藉由這兩個 特質和人類的關聯,暗示了我們渴望回歸流動不分你我卻暢爽的母體,或者拉崗 (Lacan) 所說尚未經歷個體意識和社會化的「真實界」 (the Real) ,逃離看似統整穩定的人間「天堂」。第三、四段詩節更進一步揭示了月亮的另一個面向,當滿月不再只剩殘缺隱形的「屍體」時,月亮的存在卻更影響感染了觀 者,猶如克莉絲特娃在《恐怖的力量:論抑斥》 (Powers of Horror: An Essay on Abjection) 中探討的抑斥之物,既威脅著社會主體對於失去界線與崩潰失衡的深層恐懼,卻也同時喚醒我們潛意識中,存在於母體的正負面能量 —— 原始的生命驅力 (life drive) 和死亡驅力 (death drive) 。在關鍵性的第五段詩節中,具有游離中介性質的月亮讓人陷入了「昏迷狀態」,曖昧的存在活著與死去之間,於形體之內和形體之外,一種新的反轉能量彷彿開花 結果般的注入佈滿了觀者的神經和血管,改造了有形的肉體存在,內化為精靈般的神秘境界。透過援引「月亮」這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圓滿可見卻會殘缺隱形的矛 盾存在,洛伊 不僅如克莉絲特娃所說,用文字書寫淨化陳說了被社會常理邊緣化、避之唯恐不及的忌諱,更進一步昇華直指被抑斥之物、模糊疆界中,潛藏的秘密存在與精神性。
 
 
 
Work Cited
 

Burke, Caroline. Becoming Modern: The Life of Mina Loy.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1996

Wolkoswski, J. “The Truth is Out There: Mina Loy's Lunar Odyssey.” Modernism American Salon . August 4, 2006.

< http://www.case.edu/artsci/engl/VSALM/mod/wolkowski/paper.html >
 
Reference

Kristeva, Julia. Powers of Horror : An Essay on Abjection. New York: Columbia UP, 1982.

---.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Trans. Margaret Waller. New York: Columbia UP, 1984.
  文本
導讀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