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彙整   /   作家  /  John  Donne  約翰.唐恩  /  作品
Meditation XVII
作者Author  /  John  Donne  約翰.唐恩

Meditation XVII

 
一九二三年,鄧約翰(John Donne)生了一場大病,其間他寫了二十三篇散文,題名為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沉思第十七篇」(Meditation XVII)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美國大文豪海明威(Hemingway)的名小說「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書名就是出自這篇文章。
 
主題
 

「沉思第十七篇」的主題是在闡明人與宗教,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藉以發揚宗教與大我之精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憑藉著宗教的媒介將更趨密切。從文中,我們可明顯的看出作者不時被「死亡」的問題困擾,他一再的強調人與之間,憑藉宗教的關係,應有一體的感覺,因此他人之死必與我有關。人若能體驗到這一點,他便與上帝結合在一起,與神同在

譬如說,他把人類比喻成一本書,而把死亡比喻做一章被翻譯成更佳的文字。換句話說,人生雖然渺小,但人一生的工作必有些貢獻於整個人類文化之推動,人是小我,而整部人類的歷史是大我,從這形而上的觀點看來,人之死亡實形同再生,循環不息。又譬如說,他把人類比喻做一個大陸,人並非一個獨立的島嶼而是大陸部份,人死了就好像一塊土地被海水衝擊流失。他又認為受苦的經驗是一種寶藏,從受苦中人方能真正體會出生的意義。

 
 
意象
  「沉思第十七篇」討論玄虛的抽象概念──如何才能與上帝同在。顯然這是一篇散文,但從作者文字的運用上看來,我們覺得這是一篇詩意極為濃厚的散文,文字中充滿詩的韻律與意象。從文章的內容上看來,這是一篇討論形而上生死問題的宗教哲理散文。但從作者的推理方式看來,我們又覺得這篇文章與傳統的哲理散文大異其趣。他並非用邏輯的分析方法來推理,他的推理方法全然訴諸於感情。換句話說,他把想要表達的哲理思想與感情融合為一。我們無法用推理的方法去理解,只能用感情去體會。因為他的主題有關宗教,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篇極動人的證道文章。

 

 
結構與推理方式
 

這篇散文的結構非常簡單。頭一句作者先指出人的無知;喪鐘為他敲,而他不知道;喪鐘為我敲而我也不知道。這句話顯然是在說明人類的自私與無知。接著作者說教會的一舉一動都與大家有關。為了證明這句話作者接著舉了大約六七例子來說明,而每例子都可以歸納入同一公式。這個公式是:

               (action)

particulargeneralparticular

(third person)                     (first person)

When she (church) baptizes a child, that action

Concerns me; for that child is thereby connected

to that body which is my head too; and ingrafted

to that body whereof I am a member.

這句話也就是說“a child(particular)與“that body(general)有關,所以“a child”與我有關,因為我是“that body”的份子。這樣的推論方法只能訴諸於感情而不能訴諸於理智。換句話說,他的推理方法一直在同樣一個圈子中打轉。全文便是這樣的例子重疊堆積而成。

 
 
   
     

 

  文本
導讀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