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家John F. Lynen把詩人Robert Frost的對話敘事詩歸類成三種:田園式的對話詩(Pastoral Dialogues),哲學性的對話詩(Philosophical Dialogues)和戲劇性的對話詩(Dramatical Dialogues)。田園式的對話詩,大體說來,比較注重詩中人物的某種特殊處境,劇中人從到尾沒有性格的轉變(character changes) ,譬如說,在"A Hundred Collars"一詩中,劇中人Doctor Magoon始終是代表一個有學問的都市人,而Lafe則是一個粗俗的美國北方佬,兩人的性格與關係始終保持不變。哲學性的對話詩比較注重某種哲學觀念,譬如說,在"From Plane to Plane"一詩中所談論的全是人物對「工作」的看法。然而在戲劇性的對話詩中,我們除了感覺到詩中具有強烈的戲劇性氣氛(dramatic intensity)外,我們同時可以看出詩中有劇情(plot),有人物(characters),有簡短的戲劇佈景(playlet-like scenes),有動作(actions),還有高潮(climax)。"The Death of the Hired Man"就是個好例子。但是我們必須注意,這首詩雖然是戲劇性的對話詩卻也有田園性的風格與哲學性的觀點。這首詩的佈景是鄉下,人物是貧窮的農人,生活是單純樸實的農村生活。這首詩有哲學的意味,因為主題涉及人的自尊心與獨立感(self-respect and independence)。當然,另外的兩種對話詩也含有各種其他複雜的成份。
[back]
詩中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Mary和Warren是一對不大富有的農村夫婦。他們有一位年老力衰的雇工Silas。他為了保持自尊心,寧願死在主人Warren的家裡,而不願他富有的哥哥幫助。故事情節全部由Warren和Marry夫婦兩人的對話構成。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Mary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女人,她的丈夫 Warren比較現實。情節中雇工Silas未曾真正出現,但是他的痛苦的處境與性格卻由夫婦兩人的談話中明顯的襯托出來。由於Warren和Marry夫婦談話的中心始終匯聚在雇工Silas身上,我們不難看出這首詩的主題是在說明一個可憐的雇工如何由於自尊心的驅使不願接手親戚的施捨,而寧願回到雇主的家,在那裡工作,直到死亡的來臨。我們可以說三個人的個性正是代表每個人內心的三個複雜面:同情,現實,與被諒解。只有在同情心與現實感的掙扎中,最後我們才可真正的了解別人。這也可以說是這個故事的另一主題。
[back]
這是一篇對話詩,所以語調也是口語式的(collquial)。Mary的語調始終是溫柔的,諒解的。Warren比較有理智,他是個比較現實的人。起先他堅決的反對 Silas回來工作,但受太太同情心的影響最後漸漸的軟化下來。最初他肯定堅決的說:"If he left then, that ended it." (14行);後來他說:"I know, that's Silas one accomplishment." 語調顯然已見轉溫和;最後他說:"I can't think Si ever hurt anyone." 這時語調已充分的表現出他的同情心。
[back]
這首詩很像一個獨幕劇,背景在Mary和Warren的家中,時間是晚上到黎明,主要人物是一位始終不願與現實妥協的雇工Silas。劇中的糾葛(agon)是Mary盡量的想說服她的丈夫Warren去幫助一個又窮又老的雇工。起初Warren 認為 Silas不但不可靠而且老而無用,不願再雇用他。每次一到收穫最忙時,只要別人付出更高的待遇,Silas就離去為別人工作。在Mary和Warren的爭辯中,我們漸漸的了解,雖然Silas只是個雇工,卻也有崇高的理想(high idealism)和強烈的自尊心與獨立感。Silas和Harold Wilson爭論就是因為這位大學生的自滿使他看不順眼,覺得在農村的工作上自己懂得比他多。晚年雖窮也不願求助於他那位富有的兄弟。最後Warren轉而同情他時,Silas已經去世。這也就是這首詩劇的高潮(clima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