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 的「歷史之心」何在?
由誰定義?由誰拆除?
 
back to David Harvey's theory on the commodificaiton of tradition
 
 
事件原始  - 被破壞的藝術 藝術家的辯解多方意見

以下新聞由民視新聞網提供。87年12月23日 星期三 14時 更新

鹿港古蹟日茂行文化團體發起重建

彰化鹿港的古蹟日茂行,是鹿港以前最大的船頭行,佔有掌空大陸和台灣經貿的樞紐地位。遺憾的是,整座古蹟建築已經被縣政府拆去一半,不過,地方文化團體在居民的支持下,已經發起了的重建行動。希望恢復日茂行昔日風光。
日茂行的斷壁殘垣上,滿佈著藝術家畫上的大大小小,黑白分明的眼睛,含情脈脈的看著每個走來的行人,也靜靜地訴說了日茂行被拆的滄桑命運。整個日茂行原來的建築,據說就有99個門,從大理石大門以及整片石版廣場,不難遙想當年的盛況和重要地位。
沒有當年的日茂行,可以說就沒有鹿港的繁榮風華。也因此在縣政府為了開通巷道,而把日茂行拆掉大半後,立即引起地方文化團體和居民保護古蹟的串連活動,他們並且申請到了省文化處的經費,準備以保護古蹟和都市更新的結合,舉辦一連串的裝置藝術活動,重拾日茂行昔日的風光。
(Kim News)
 

標題: 〈「歷史之心」藝術品遭鹿港人士破壞〉

出處:《中國時報》 (external)

日期: 88/04/02

【記者李維菁台北報導】正當近兩年來藝術家與策展人接受委託,轉赴地方舉行大型藝術展覽蔚為風氣之時,目前正在鹿港舉行的「歷史之心」裝置大展卻成為前衛藝術踢到地方人士鐵板的例子。「歷史之心」策展人黃海鳴及
參展藝術家昨天出面說明開展以來藝術品屢受地方人士破壞的狀況。

 「歷史之心」由省文化處委託日茂行文史工作室,由策展人黃海鳴邀請十位藝術家以裝置藝術在鹿港展出,但是一開始即在地方引起許多爭議,而且展出不到兩個月便連續受到噴漆、破壞,甚至原先列名為主辦單位的鹿港鎮公所也發文要求部份藝術家展品調整或搬離展點

 最早出事的是莊明旗的「醒來吧鹿港」,他在牆上繪出許多的眼睛圖象,引發地方人士不滿,更舉發要警方與環保人士出面取締。繼而是連寶猜的「國泰民安」,她將佛像蒙上鈔票外衣,展出沒多久便被指為污蔑神明,一再被要求搬動展點,羅森豪的「新歡舊愛」,則被鎮公所下公文查辦,控告其違反水利法。黃步青「海水的記憶」展出的海水瓶裝置也遭多次破壞。陳昇志的展品「蘿菠偷蜜」以廢棄車裝置,被拖開為不同方向。顧世勇的「200111日」一些仿外星物體也遭破壞。

 藝術家在作品屢遭破壞,多次嘗試溝通無效的狀況下,與策展人黃海鳴在昨天公開出面要求:「將藝術的還給藝術。」

 黃海鳴指出,這次藝術活動招致的問題,一方面可說是溝通不佳,另外也與誤觸鹿港地方文史工作的派系有關。

 一位地方工作者指出,當初搶救日茂行古蹟,是由鹿港地方熱心人士發起,這些名為苦力群的地方文史工作者也獲得政府部門重視。省府卻委派學者曾梓峰主導的日茂行工作室負責當地古蹟活化的規劃。兩派之間自然有些敵對與心結。

 黃海鳴表示,當初原以為可藉由日茂行工作室的關係,成功地與地方人士溝通,但因完全不明白鹿港地方人士的派系心結,導致溝通失效。

 多位藝術家昨天指出,鹿港鎮長李棟樑的行為讓他們不解。鹿港鎮公所也是「歷史之心」的主辦單位,相關的開幕慶祝活動,李棟樑都以貴賓之姿參加,連羅森豪的竹橋作品,李棟樑也以貴賓身份率先去走過;後來發公文指控羅森豪作品違反水利法的也是李鎮長。
 
 黃海鳴指出自開展以來,藝術家都採退讓的態度,盼以補強對話來解決爭議。現在覺得事態嚴重,才公開說明。他認為地方人士對藝術品有不同意見可以表達,但不應採取破壞性的手法。參展藝術家們希望鹿港地方在四月十日前能作出善意的回應,否則不排除採取必要法律行動與集體撤離-善意的回應是十件藝術品都必需在原展點展出,且受到應有的保護。

Copyright 1999 China Times Inc.

標題: 〈「破相」藝術並無「褻瀆」神明〉
  出處:   《中國時報》
  日期:   88/04/03
  類別:  時論廣場
 
☉連寶猜

 去年年冬,受到省文化處、日茂行工作室的邀請,針對鹿港古蹟被破壞的種種問題作裝置藝術的作品,我義不容辭的全力投入鹿港這項名為「歷史之心」的裝置藝術活動。我推出的作品「國泰民安」是本著佛陀破一切相的湛深法意,將信仰媽祖、千里眼、順風耳應有的真精神,以諷諫的方式表現,提醒大家信仰時莫陷入「為錢忘本」的迷思。因此,特意將媽祖、千里眼、順風耳的身體、眼睛、耳朵,蒙上金錢外衣,站在高低不平衡的蹺蹺板上,基座上下則佈滿鹿港鄉親印在六百塊高溫燒煉陶土上的腳印,提醒人們不要信仰「物質化」,而要效法祖先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的精神,善用金錢,正視鹿港古蹟保存和彰濱工業區的公害問題,才能保住觀光和海洋資源的命脈,帶來真正的「前途」和「錢途」。

 然而此項裝置藝術展出後,固然引起歡迎和討論,但竟然也出現了一些人士對作品的惡性批評。各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創意被曲解、毀謗,甚或遭聚眾叫囂、直接破壞,或見不斷擾亂,迫使展出單位不敢展出。

 以我的作品為例,不僅創意被批判「褻瀆」神明,作品被侵犯叫罵,又遭策動卸除,且連爾後展出「創意」都要受他們審議,甚至作品已被拆除後,放在民宅,還有不明人士暗中策動造勢,擬侵入民宅破壞,弄得風聲鶴唳。面對這許多人性的扭曲表現,我有了新的創作靈感,想「突破金錢的迷思」對群眾現象有所回應,因此曾向主辦單位反映,要再改造作品,然而在主辦單位戒慎恐懼之下,亦遭到杯葛;不要說再創造了,就連自己的作品亦被控制,作者自己都找不到,真是荒謬至極。西方哲學家說:「雖然我不贊成閣下的論點,但我誓死保衛閣下言論的自由。」我的作品一向秉著對人性的關懷,豈料,這次對故鄉的種種努力和摯愛卻在刻意曲解行為中化為烏有,令人感到深深的遺憾。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則不見如來。」一般供養佛的神像往往慈眉善目,讓人有恬靜安全的感覺;但一位真正修行圓滿的菩薩,卻往往因眾生根器不同而呈現各種相貌,隨機度化眾生;如不動明王呈憤怒相、觀世音菩薩現鬼王相,度化頑強的妖魔鬼怪。 濟公師父,鎮日飲酒賣癲,腥葷不忌,不容於當時正宗佛教,卻因濟世救苦,功德斐然,成就一代活佛。古代亦有高僧在寒夜中將佛像劈開當柴火取暖的典故。是故真正的佛法是
活生生的,是在追求心靈深處的體悟,而非外在刻板形象的崇拜。

 根據史載事蹟,媽祖林默娘考其「參悟佛法,且已成道」殆無疑義。如此得道的大菩薩實已達破一切相,神變自在的境界,故用「破相」式的藝術表現手法,其實並無「褻瀆」,反而是一種高層次的「肯定」和「尊崇」,而且也是作者作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明白媽祖有如此偉大的胸襟才膽敢作此表現。

 再退一步說,即使這些前衛人士無法明白佛法的浩瀚和我的用心,至少也該了解新時代人類的幽默、涵養和包容的胸襟吧!

 至於有人批評我們幾位參與的藝術工作者是外來的人,不用心了解鹿港社區的人心情感,那就更是誤會了。我們不但大多與鹿港有一定的淵源(像我就是鹿港嫁出去的人),而且在展前也都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返鄉探訪社區民情,並多所溝通。說實話,作品遭到如此激烈的批評,是遠超乎我們想像的。

(作者為藝術工作者)
 

Copyright 1999 China Times Inc.

標題: 〈 鹿港鎮長:地方派、藝術派 雙方最好讓一讓〉
出處: 《中國時報》
 日期: 88/04/02
 類別: 藝文

【記者陳希林台北報導】彰化鹿港「日茂行裝置展」的作品多遭破壞,從事社會工作及研究的學者專家都認為雙方的善意可予肯定,只是欠缺溝通。

 省文化處將於四日在鹿港舉行討論會議,讓學者專家參與溝通。應邀的樂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丘如華指出,欲進入鹿港這樣的傳統社區進行藝術上的操作,一定要先被當地接納,否則就算(建築師)貝聿銘拿作品去,如果態度不夠謙沖,一樣被趕出來」。鹿港鎮長李棟樑說,現在的解決方式是雙方讓一讓。

 研究傳統音樂的學者林谷芳指出,地方人士、規劃單位及藝術家三方面的原始動機都是好的。但既然參加的所有作品都遭到同樣命運,藝術家們就該知道鹿港的驕傲來自絕對的自信,這樣可以給藝術家更多啟發,也顯示鹿港人對本次參展的作品用何種方式、胸襟、水平來關照。

  林谷芳說裝置藝術源於西方,但藝術家在思索上不能抽離生命與文化的關照,免得被「異化」。本次被攻擊的藝術品如裝置在都市也許不會產生問題。

  本次作品遭到如此強烈的抵抗,林谷芳認為不止是一般居民的反應,而是激怒了地方上的有志之士」;他們在地方上具有仕紳般的影響力,又有自己對鄉土的想法,因此外人只能從協助的角度出發,無法越俎代庖替他們決定。 

  鹿港鎮長李棟樑則說,現在應該以對話代替對抗。他認為藝術家們裝置之前「沒有深入民間,到寺廟、社團溝通一下」,因此「地方(反對的)聲音不是空穴來風」。李棟樑說,規劃本次活動的單位也沒有讓鎮公所了解活動的內容。

Copyright 1999 China Times Inc.

(external) Literary Criticism Databank: Postmodernism and Urban Space ;
Postmodern Theories and Texts
;
Postmodern Space, Postcolonial Resistance
  Spring,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