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建築》
Provider:
Julia Kuo
1998/12/31
- 後現代建築的特徵:
- 複雜Complexity
- 矛盾Contradiction
- 多元化Plurality
- 不確定性
Uncertainty
|
[圖一]:
巴黎市中心的「龐畢度藝術與文化中心」
(畢亞諾 & 羅傑斯)
[圖二]:
維也納後現代商業中心 (漢斯•荷萊恩) |
- 後現代建築的派別:(Charles
Jencks)
- 歷史主義Historicism:強調歷史符號與現代符號的交集使用。
- [圖三]:
巴黎「大拱門」
[圖四]: 丹佛市市立圖書館
(Michael Graves)
- 直接的復古主義Straight
Revivalism: 直接使用某一種歷史時期的建築形式,強調的是現代語境中尷尬的「古典」。
[圖五]: 巴黎玻璃透明金字塔 (貝聿明)
- 新民間風格Neo-Vernacular:
並非直接復興或是仿造古典,而是傾向於
現代與19th之間的混血兒。主要特點有:斜坡屋頂、矮胖的細部以及
磚的運用。
- 特定的都市主義AdHoc
Urbanism: 由「特定性」和「都市規劃專家」二部份構成。
- 隱喻與形而上學Metaphor
& Metaphysics:
後現代建築師把他們的精神世界凝結在建築物之中,賦予建築物獨特的個性。
- 後現代空間Postmodern
Space:
力求空間的延伸能力,打破傳統空間的封閉設計
- 下︰[圖七]: 德國建築博物館 (烏恩傑爾Oswald
Matthias Ungers)
|
e.g.
[圖六]: 巴黎綜合劇院 (波菲爾
Ricardo Bofill)
|
Source: 老硪。《後現代建築》。台北:
揚智, 1996。
(external)
Literary
Criticism Databank: Postmodernism and Urban Space ;
Postmodern Theories and Tex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