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Sean O’Casey”

簡毓玲

1) 約瑟夫.霍洛威的日記 (Joseph Holloway’s Journals 1923-24

摘要

     霍洛威是一位愛爾蘭內戰時代的戲劇愛好者。他的日記記載《朱諾與孔雀》(Juno and the Paycock)的上演情況,以及他對劇作家奧凱西的評價。當時《朱諾與孔雀》頗受歡迎,每場都有觀眾因為擠不進戲院而被拒於門外,甚至連戲院大老葉慈(William B. Yeats)也曾吃閉門羹。此劇描寫都柏林小人物一方面受政局宰制,一方面被資本主義剝削,寫實程度令任何一位經歷愛爾蘭內戰的人都能感同身受。奧凱西本人也是當時政治暴力的見證者。他曾經晚上睡覺時遭人拉下床,被多把槍抵住。他也曾多次目睹英國警察的殘酷暴行,也知悉遭愛爾蘭自治邦警官會恐嚇虐待同國家的共和軍青年囚犯,因此對愛爾蘭自治邦政府極不信任。而霍洛威曾擔任愛爾蘭社會主義者及工人運動領袖拉金(Jim Larkin)的秘書,常為工會刊物《The Irish Worker撰文,也是蓋爾運動(The Gaelic Movement)的支持者。

 

2) 葛雷奇瑞夫人的日記(Lady Gregory’s Journal 1923-24

摘要

     葛雷奇瑞夫人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發起人之一。她解釋自己之所以數度婉拒奧凱西的劇本,是因為她希望奧凱西專攻人物描寫,鼓勵他往這個方向發揮。她也提到葉慈認為奧凱西不適合描寫富人的罪行,因為他對那種生活完全不了解,但在描寫窮人的罪惡卻寫得絲絲入扣。

3) 演員 加百列.法隆(Gabriel Fallon《朱諾與孔雀》的描述

摘要

     法隆是《朱諾與孔雀》的演員,他認為奧凱西其實並不了解自己作品的優點,對朱諾的刻劃不夠深入,將焦點太過放在強尼身上。他認為歐凱西其實對最後一幕沒什麼信心,還曾一度想將強尼的槍殺過程也寫實的方式呈現出來。然而,法隆也認為《朱諾與孔雀》不同於當時流行的藝術至上('l'art pour l'art)戲劇,自然不造作,可以感受到劇作家的生命力。

4) “Sensationalizing Sacrifice”, by Susan Cannon Harris蘇珊.卡農.哈利森)

摘要

     不同於演員法隆對《朱諾與孔雀》的批評,哈立森認為這部戲是強調強尼的故事。哈利森除了描述強泥如何飽受政治暴力威脅,也認為奧凱西的策略是要用朱諾與班森(Charles Bentham)的理性來對照強尼的情緒化,進而讓觀眾跳脫出一般新聞媒體對暴力的描述,使能深刻感受到戰爭所帶來的傷害。

      在戲中當朱諾朗誦報紙上關於恐怖暴力事件的聳動標題,口吻卻非常稀鬆平常,這顯示經歷過內戰的人民早已習慣媒體對暴力事件的渲染。然而強尼這位愛爾蘭共和軍的叛徒卻是切身受到政治暴力對生命的威脅。他在戰場中受傷的瘸腿以及害怕遭共和軍追殺,以及班森介紹東方宗教時的高傲神情,可以對照強尼目睹黨友鬼魂時的驚恐。觀眾所看到的不是精神奕奕的共和軍青年黨員,也不是為黨犧牲後的愛國烈士,而是遭到槍擊,極端痛苦、受死亡威脅的市井小民。班森理性的分析雖然可以將強尼的遭遇合理化,卻無法抹滅觀眾的當下的感受,在理性與駭世之間形成鮮明的對照。

Work Citied

“On Sean O’Casey.”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rish Drama. Ed. John P. Harrington. 1991. New York: Norton, 2009. 496-516.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