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英文文學首頁   /   作家  /  Samuel  Beckett  山謬•貝克特  /  作品
Krapp`s Last Tape
作者Author  /  Samuel  Beckett  山謬•貝克特

Krapp's Last Tape

 

Buck HF Lee 李協芳

 

山繆•貝克特的《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Krapp’s Last Tape)(1969)

創作歷程及作品風格

《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Krapp’s Last Tape),一九六五年時,貝克特為演員Patrick Magee寫了一段搭配默劇型式的戲劇獨白,之後在創作《結局》(Endgame)時加入了默劇(啞劇)的段落。這部作品可以說是貝克特在其小說、詩、與戲劇獨白之間創作上的一種突破,也就以其創作小說韻文的斷簡殘篇用來當作創作元素。在本劇的創作期間,短短的三星期之內他寫出了至少七個修訂的版本。然後貝克特藉由Magee Monologue的獨白段落以及這七個版本的草稿,陸續發展並加入了錄音帶這個重要媒介中所意涵的敘述空間。(Gontarski 55) 再由錄音帶所創發的空間,用來處理克拉普回憶的過程與關注克拉普的個人記憶。

劇情內容簡介

此劇是以一位六十九歲老人在一盞燈光之下傾聽自己的年少往事為架構。一個會為自己過往歲月留下聲音記憶的老人,克拉普(Krapp)在自己六十九歲生日時,找出自己在三十九歲的錄音紀錄,斷斷續續的聽著自己的荒唐往事,同時穿插老人對錄音記錄的種種回憶所做出荒謬、近乎歇斯底里的肢體反應,以及呈現老人自己在心理方面的轉變。

文字與聲音的記憶書寫

對貝克特而言,語言也許是唯一這世界的真實。但是不可抹滅的是,文字是不可信任的:既不可溝通亦不可表達,而一切文字注定是要失敗。在貝克特劇中,主要試圖傳達的是「人類在語言表達上的危機」。有關「語言即是世界的呈現」此論點,貝克特承襲了普魯斯特的思想,曾經提到:「對普魯斯特而言,一位畫家所關注的是風格的議題而非拘泥在技法之上。語言的質要遠比任何道德典範或是美學型態來的重要。然而這不代表他有意將作品的形式與內容刻意地劃分開來,而是強調了形式與內容的相互互補依存的特性,也就是語言即是呈現世界真實。」而文字基本上在劇本所呈現的是為敘事、也為傳達人物角色之個性、情緒。相對貝克特在此劇本中所強調的是,文字是如何能夠在現有人類的建構空間中延伸、發聲,並且在不損及呈現的內容為前提下,文字還能夠發揮其獨特的特質功能。

聲音此元素在此劇中所指的並不只有普通的音效呈現或是舞台指示(stage direction)裡劇作家所要求的場面調度的文字敘述,更重要的是克拉普的錄音帶在此劇中所意指的多重聲音以及相對應於六十九歲克拉普三十九歲克拉普,這兩種時空下所並存的虛擬雙重自我(pseudo-couple)

由貝克特所刻畫的兩種時空下並存的虛擬雙重自我,因為使用聲音的媒介,機械複製的回憶錄音帶,已把台詞的文字描述性質轉化成文字、聲音這兩種元素同時並行並存於劇本所建構的空間之中。

 
   
 
   
  文本
導讀
  導讀問題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