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批評首頁   /  Psychology 心理研究  /  理論家  /  Sigmund  Freud  席格蒙.佛洛伊德  /  作品
The 'Uncanny'
理論家 Theorists  /  Sigmund  Freud  席格蒙.佛洛伊德

Shana Lin 摘譯

June, 2009

佛洛伊德

「詭異論」(the Uncanny)的應用實例

譯自

R. Gray, 「Lecture Notes: Freud, 『The Uncanny.』」

http://courses.washington.edu/freudlit/Uncanny.Notes.html

全文

Freud, Sigmund. 「The 『Uncanny』」 [Das Unheimliche] (1919). Standard Edition. Vol. XVII. Trans. James Strachey. London: Hogarth P, 1955. pp. 217-256.

---. 「The 『Uncanny.』」 1919.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Ed. Vincent B. Leitch. New York: Norton, 2001. 929-952.

 

 

I.   簡介本文結構 (省略)

 

II.「詭異」(The Uncanny)的定義 (省略)

 

III. 霍夫曼(E.T.A. Hoffmann)的「沙人」(The Sandman): 詭異論的精神分析要素

--A. Jentch的機器人理論

--B.「沙人」的故事大綱

--C. 佛洛伊德對「沙人」的解釋

--D. 小結

 

IV. 文學中的「詭異」(省略)

 

V.   詭異小說的特質

 

III. 霍夫曼(E.T.A. Hoffmann)的「沙人」(The Sandman): 詭異論的精神分析要素

 

A. Jentch的機器人理論:

Jentch認為當人們無法判定生物是否是真的有生命 時,詭異感便會因此產生。在霍夫曼的短篇小說「沙人」中,女機器人Olympia正是一個具體的例子。在Jentch的觀念裡,Olympia的存在就是全小說中最核心的詭異點。然而佛洛伊德並不同意Jentch的這個說法,他認為在這篇小說中, 沙人本身就是詭異的來源。(註:在傳說中,如果孩子們不乖乖上床睡覺,「沙人」便會前來挖走他們的雙眼。)

TOP

 

            B.「沙人」的故事大綱:

(1)    主角Nathaniel 的褓姆在他小的時候曾經跟他說過沙人的恐怖故事。Coppelius是一個令小時候的Nathaniel感到恐懼的律師,他總是會在Nathaniel上床睡覺後來到家裡拜訪父親一整晚,因此Nathaniel便把沙人的形象和Coppelius連結在一起。有一次Coppelius發現Nathaniel正在偷窺他們,於是Coppelius便拿出燒炭想要弄瞎Nathaniel的眼睛,但是被Nathaniel的爸爸給阻止了。後來Nathaniel的爸爸在某一次和Coppelius一起進行的煉金術實驗中死於爆炸意外,Coppelius從此便消失無蹤。

 

(2)    在學生時代,Nathaniel出於恐懼向一名眼鏡商Coppola (象徵另一個Coppelius) 買了一副望遠鏡。Nathaniel利用這副望遠鏡窺視Spalanzani (象徵另一個父親) 教授的房子並再次被他美麗女兒Olympia所吸引。在某次舞會中,Spalanzani第一次將讓他的女兒公開露面,大家都覺得她僵硬的行動和冰冷的體溫有些奇怪,但Nathaniel卻非常喜歡她。最後Nathaniel終於決定要和Olympia求婚而來到Spalanzani的家,卻意外發現SpalanzaniCoppola正對著Olympia的「屍體」爭論擁有權,原來其實OlympiaSpalanzani Coppola一起製造出來的機器人。Nathaniel 因為看見Olympia 散落在地上的眼珠而發瘋,並企圖掐死Spalanzani

 

(3)    Nathaniel後來逐漸從精神病院中康復,也準備要與未婚妻Clara結婚。在遷徙新居的途中他們爬上一座塔去看風景,但Nathaniel卻因為從塔頂看見了Coppelius而突然發瘋並企圖把Clara推下尖塔。Clare被他的哥哥Lothar所救,但此時的Nathaniel卻跳樓自殺了。(: 望遠鏡可比喻為曝光的秘密或者是揭露祕密的工具,它使Nathaniel得以接觸到透視「私域」,從似家(heimlich)的私密走向詭譎的異境(unheimlich))

TOP

 

           C. 佛洛伊德對「沙人」的解釋:

(1)    佛洛伊德強調事實與想像之間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 ambiguity)在詭異小說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2)    佛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經驗解釋為何他認為失明的意象與詭異感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在夢境、神話與幻想等等之中,失明的恐懼等同去勢的恐懼。在「沙人」中扮演「壞夫親」的Coppelius總是在破壞Nathaniel所有親密的感情關係。而這個強而有力 (尤其是具有「去勢」等權威意義) 的「壞夫親」正是取代(或殺死)保護Nathaniel「眼睛」的「好父親」的兇手。

 

(3)    詭異的重要特徵是心理狀態感覺到熟悉景象的回返(所有的經驗都不會在我們心靈深處消失或全部忘懷)。這可以解釋為幼兒在性器期(genital phase)的「去勢情結」(Castration Complex)所致,並呼應到故事中害怕被奪走視力的恐懼。因此,詭異感會發生在曾經被壓抑或遺忘的事件或景象(尤其是跟性有關的部份)重返之時。

 

(4)    以「雙重自我」(The Double)作為另一個例子。學齡前的幼兒會因害怕自己消失的恐懼而產生自戀傾向,因為這種自戀傾向會使他們產生「多重自我」以確保自己能夠長生不死。過了幼兒時期之後,這種自戀傾向便會漸漸被克服並遺忘。因此,人們才會對「遇見另一個自己」之類的情境感到詭異(其實這也是原初景象回返的表現)

 

(5)    但佛洛伊德也將「雙重自我」的概念連結到「超我(Super-ego)的形成。他認為「超我」將所有壓抑過的事物投射到「雙重自我」這個原始形象,因此人們後來會對「雙重自我」產生詭異感就是它喚起曾經被壓抑的內容。[本摘要作者Gray認為,另一方面,也可用「自我(ego)的概念來瞭解「雙重自我」:(A).它代表的是所有不被「自我」(ego)所接受的事,即所有被「自我」壓抑的負面特質。(B).它是在現實原則下,所有(因社會化而被壓抑)的理想夢境、願望與希望的具體呈現。]

TOP

 

D. 小結:

佛洛伊德關於詭異論主要論點:當成年後所經歷到的事件能使我們喚醒幼年的心理狀態、無意識的面向與全人類原始的經驗時,詭異感便會產生。

a.       去勢情結 (Castration complex)

b.      雙重自我 (The double)

c.       以不可控的重複 (Involuntary repetition) 與重複的衝動 (the compulsion to repeat) 作為無意識的結構

d.      宇宙萬物有靈的概念 = 心靈的力量。從心靈感應(telepathy)等例子來看,心智有大於現實的力量。這些都是原始生活的共同體驗。

 

詭異發生於被遺忘、壓抑或取代的事物之重返。

TOP

V.   詭異小說的特質
 

A. 將焦點放在一個中心角色 = 定錨角色(anchor)。小說中的事件和人物等所擁有的象徵意義全與這角色有關。這也是小說中所有事件的核心。

 

B. 外在的事件必須經由定錨角色的觀點來看,並視為他們心理狀態的投射。

 

C. 如此一來故事的內容便如夢境文本一般,既有顯夢(manifest content)又有隱夢(latent content)的成分。真實與想像(即佛洛伊德所認知的矛盾心裡)便會在主要角色的意識中合而為一。一旦故事中的事件都變得難以判斷真實性,它們便都具有了象徵意義。

 

D. 就文體上來說,詭異小說融合了主觀與客觀的描述風格。我們通常都會

發現一個現實的框架(如同報紙中的事件一樣真實),但這框架又會突然被一個奇幻的事件所打破,而這種斷裂(rupture)卻又竟然能與客觀事實做連結。

 

F. 讀者的觀點必須與定錨角色一致。事件必須經由這個人物的眼睛來認知,並由他的心靈進行過濾。

 

當以上這些條件都符合的時候,詭異感才會從小說虛構的世界轉換成讀者自己的經驗。

TOP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