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佛洛伊德對「沙人」的解釋:
(1) 佛洛伊德強調事實與想像之間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 ambiguity)在詭異小說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2) 佛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經驗解釋為何他認為失明的意象與詭異感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在夢境、神話與幻想等等之中,失明的恐懼等同去勢的恐懼。在「沙人」中扮演「壞夫親」的Coppelius總是在破壞Nathaniel所有親密的感情關係。而這個強而有力 (尤其是具有「去勢」等權威意義) 的「壞夫親」正是取代(或殺死)保護Nathaniel「眼睛」的「好父親」的兇手。
(3) 詭異的重要特徵是心理狀態感覺到熟悉景象的回返(所有的經驗都不會在我們心靈深處消失或全部忘懷)。這可以解釋為幼兒在性器期(genital phase)的「去勢情結」(Castration Complex)所致,並呼應到故事中害怕被奪走視力的恐懼。因此,詭異感會發生在曾經被壓抑或遺忘的事件或景象(尤其是跟性有關的部份)重返之時。
(4) 以「雙重自我」(The Double)作為另一個例子。學齡前的幼兒會因害怕自己消失的恐懼而產生自戀傾向,因為這種自戀傾向會使他們產生「多重自我」以確保自己能夠長生不死。過了幼兒時期之後,這種自戀傾向便會漸漸被克服並遺忘。因此,人們才會對「遇見另一個自己」之類的情境感到詭異(其實這也是原初景象回返的表現)。
(5) 但佛洛伊德也將「雙重自我」的概念連結到「超我」(Super-ego)的形成。他認為「超我」將所有壓抑過的事物投射到「雙重自我」這個原始形象,因此人們後來會對「雙重自我」產生詭異感就是它喚起曾經被壓抑的內容。[本摘要作者Gray認為,另一方面,也可用「自我」(ego)的概念來瞭解「雙重自我」:(A).它代表的是所有不被「自我」(ego)所接受的事,即所有被「自我」壓抑的負面特質。(B).它是在現實原則下,所有(因社會化而被壓抑)的理想夢境、願望與希望的具體呈現。]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