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貞秀(Viola)  
July, 2010  
Claude Levi-Strauss   
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譯名 
簡介 
〈神話的結構〉 
參考書目 
  
譯名  
列維-斯特勞斯(1908-2009)的中文譯名並不統一。在台灣,其名被譯為「李維史陀」、「李維-史特勞斯」、「李維斯陀」以及「雷文-史特勞斯」。在對岸,則大多稱為「列維-斯特勞斯」,有少數譯者將其姓名譯為「雷文-史特勞斯」。台灣翻譯並出版列維-斯特勞斯書籍者並不多,也大多分屬不同出版社。而在大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近年來出版一系列列維-斯特勞斯著作,並統一以此中文譯名。而在台灣,目前也傾向以列維-斯特勞斯之譯名,故筆者沿用此譯名敘述。 
  
TOP 
  
簡介  
    列維-斯特勞斯為著名的法國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其影響遍及人類學、結構學、敘事學、歷史學等廣泛領域。主要著作有《結構人類學》(Anthropologie structurale, 英譯Structural Anthropology, 1958)、《野性的思維》(La Pensée sauvage, 英譯The Savage Mind, 1962)、《嫉妒的製陶女》(La Potière jalouse, 英譯The Jealous Potter, 1985)、《神話學》(Mythologiques, 1964-71)等書籍。其中,《結構人類學》為作者多年來發表文章之合輯,當中一篇〈神話的結構〉為列維-斯特勞斯於1955年所發表,初步形成了結構主義神話學的概念。1985年,列維-斯特勞斯出版《嫉妒的製陶女》一書。在此書中,列維-斯特勞斯藉由美洲神話,驗證其結構主義神話學的理念。 
  
TOP 
  
〈神話的結構〉  
    何謂神話?神話其實就是語言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一種言說方式。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將語言行為分為二種,一種是語言,另一種是言語。他以為語言是屬於可逆性時間的範圍;言語則歸屬於不可逆性時間的領域中。神話的特點在於其為歷史與超越歷史的雙重結構。換句話說,因為神話的結構特徵,又因為人們是透過語言了解神話,故可知神話是一種語言行為。而神話為言語的一種,擁有統計性的特點,並且具有現實性。雖然神話發生時間是在遙遠的過去,但是被視為是發生在過去的某一點,仍可以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產生長期穩定的結構。但是要注意的是,神話並不會因為翻譯優劣而影響到其本質。神話和詩歌不同,詩歌是種非常難翻譯成外語的語言形式,任何翻譯都會扭曲、破壞此種語言形式。但是神話則否。它的價值不在於風格、敘事形式、句法、甚或是韻律。神話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故事內容。不論翻譯如何,神話永遠是神話,其價值一直不變。 
    由上述可得一項假設,真正構成神話的並不是孤立的關係,而是關係束。神話的構成只能以這樣關係束的組成形式才能獲得表意功能。此一關係束體系有二種維度,一為共時,另一為歷時,具有語言和言語二項特質,即之前所說的可逆時性與不可逆時性。由此二維度作為軸線,如同區別分類樂譜中的音符一般,在同一豎行中的相似物全部組成一個大的架構,也就是說會形成一個個的關係束。 
詳細圖表如圖一。 
  
    
        
            | 
             1 
             | 
            
             2 
             | 
            
               
             | 
            
             4 
             | 
            
               
             | 
            
               
             | 
            
             7 
             | 
            
             8 
             | 
         
        
            | 
               
             | 
            
             2 
             | 
            
             3 
             | 
            
             4 
             | 
            
               
             | 
            
             6 
             | 
            
               
             | 
            
             8 
             | 
         
        
            | 
             1 
             | 
            
               
             | 
            
               
             | 
            
             4 
             | 
            
             5 
             | 
            
               
             | 
            
             7 
             | 
            
             8 
             | 
         
        
            | 
             1 
             | 
            
             2 
             | 
            
               
             | 
            
               
             | 
            
             5 
             | 
            
               
             | 
            
             7 
             | 
            
               
             | 
         
        
            | 
               
             | 
            
               
             | 
            
             3 
             | 
            
             4 
             | 
            
             5 
             | 
            
             6 
             | 
            
               
             | 
            
             8 
             | 
         
    
 
圖一 
     
以伊底帕斯(Oedipus)的故事為例,我們同樣可以歸納出一個個的關係束,檢視此故事是如何構成的。詳細圖表如圖二。 
  
    
        
            | 
             卡德摩斯尋找被宙斯 
            帶走的妹妹歐羅巴 
             | 
            
               
             | 
            
               
             | 
            
               
             | 
         
        
            | 
               
             | 
            
               
             | 
            
             卡德摩斯殺死兇龍 
             | 
            
               
             | 
         
        
            | 
               
             | 
            
             斯巴達人自相殘殺 
             | 
            
               
             | 
            
               
             | 
         
        
            | 
               
             | 
            
             伊底帕斯弒其父 
            拉伊奧斯 
             | 
            
               
             | 
            
             拉伊奧斯之父 
            拉布達科斯=跛腳 (?) 
            拉伊奧斯=左腳站立(?) 
             | 
         
        
            | 
               
             | 
            
               
             | 
            
             伊底帕斯殺死斯芬克斯 
             | 
            
               
             | 
         
        
            | 
               
             | 
            
               
             | 
            
               
             | 
            
             伊底帕斯=腫足(?) 
             | 
         
        
            | 
             伊底帕斯娶其母 
            伊俄卡斯特 
             | 
            
               
             | 
            
               
             | 
            
               
             | 
         
        
            | 
               
             | 
            
             厄忒俄克斯弑其兄 
            波呂尼克斯 
             | 
            
               
             | 
            
               
             | 
         
        
            | 
             安蒂岡妮安葬其兄 
            波呂尼克斯 
             | 
            
               
             | 
            
               
             | 
            
               
             | 
         
    
 
圖二 
  
倘若只專注於閱讀或是講述故事本身的話,只需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循序閱讀。但是要理解故事的話,則需要由一個個縱欄所代表的關係束著手,將每個縱欄當作一個整體閱讀,如此才能真正了解故事。由圖二可知,每個關係束都代表其中發生事件的一個共同特點。左邊的二個欄位都涉及血緣親屬關係,最左邊的為高估的關係;左邊第二欄則屬於低估或是貶抑的關係。左邊數來第三欄則與殺死怪獸有關,所表達的含義與大地孳生相關,指的是對人類原地孳生性的否定。最後一欄為帶有臆測性質的含義,其包含的所有人物皆與難以行走有關,意指作為大地之子的人類開創初期跌跌撞撞,不會行走。更進一步來說,指的是人類原地孳生的固守態度。 
    由上述圖表來看,最早版本的伊底帕斯神話缺少了一些基本動機,例如伊底帕斯自戕雙眼,其母伊俄卡斯特自殺等等。但是這些都影響不了這篇神話故事的敘述結構。這些增加的故事情節只會說明、添補整個神話。 
    從伊底帕斯的神話來看,可以發現一個神話故事不只有一個版本,它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變體。也就是說,一個神話是由它所有不同變體所組成的。除了要考察已知的版本之外,也應當要一同考據分析其它的變體才是。所有的變體一起平行分析其應對的成分,可以得到二維、三維、四維、甚至是多維組合的分析圖表。再藉由這些圖表探究不同變體當中的相似性與差別性,可以進一步得到有意義的相互關聯性,最終得到神話架構上的規律性。 
    藉由此一多維邏輯分析圖表,擁有三種變體的祖尼(Zuni)神話可以驗證相互關聯性和規律性。按照如圖二的邏輯圖表分析,此一神話是與生/改變與死相關,例如從採集到種植和狩獵、從創始至戰爭。植物的生命從最簡單的野生至最複雜的農作物;狩獵提供人類食物,同時也指動物的死亡,並和人類的戰爭相呼應。二者皆指本質上的生死交替。但是在這樣的神話結構中,我們仍可從流傳下來的三種不同的變體發現並尋找到差別,並且與基本的神話結構產生關聯。詳細三維圖表如圖三。 
  
    
        
            | 
             庫欣的說法 
             | 
            
             帕森斯的說法 
             | 
            
             斯蒂文森的說法 
             | 
         
        
            | 
             諸神、柯亞納克維:盟友 
            (弓弦:植物纖維繩索) 
             | 
            
             柯亞納克維人:獨處 
            (弓弦:植物纖維繩索) 
             | 
            
             諸神、人類:盟友 
            (弓弦:植物纖維繩索) 
             | 
         
        
            | 
             戰勝了 
             | 
            
             戰勝了 
             | 
            
             戰勝了 
             | 
         
        
            | 
             人類:獨處 
            (弓弦:獸筋) 
             | 
            
             諸神、人類:盟友 
            (弓弦:獸筋) 
             | 
            
             柯亞納克維人:獨處 
            (弓弦:獸筋) 
             | 
         
    
 
圖三 
  
由圖三可得知四點特徵:1. 某一方得到最後勝利。2. 可看出諸神的態度為敵對或是友善的。3. 柯亞納克維人被賦予象徵性功能,有時為狩獵者,有時為種植者。4. 植物纖維所代表的農業優於獸筋所代表的狩獵。 
    由這一系列的結構分析方法來分析,將神話一系列的變體歸納,可以形成某種意義上的置換。將變體中的兩級化的特點取出並邏輯式分析,可以得到一種對稱且相反的結構。神話思維就是從此種對立有意識,開始發展、調和兩極化對立。調合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第三者調和二者,也就是某種中介項目、或是某過渡時期選項調和兩極化對立項目。一旦中介項被接受,原始的二元對立,會轉變成一個新的三聯體,依此類推,又可能會有新的三聯體產生。詳細分析如圖四。 
  
    
        
            | 
             初始對立 
             | 
            
             三聯體一 
             | 
            
             三聯體二 
             | 
         
        
            | 
             生 
             | 
            
               
             | 
            
               
             | 
         
        
            | 
               
             | 
            
             農業 
             | 
            
               
             | 
         
        
            | 
               
             | 
            
               
             | 
            
             草食性動物 
             | 
         
        
            | 
               
             | 
            
               
             | 
            
             食腐性動物(狼、烏鴉) 
             | 
         
        
            | 
               
             | 
            
             狩獵 
             | 
            
               
             | 
         
        
            | 
               
             | 
            
               
             | 
            
             捕食性動物 
             | 
         
        
            | 
               
             | 
            
             戰爭 
             | 
            
               
             | 
         
        
            | 
             死 
             | 
            
               
             | 
            
               
             | 
         
    
 
圖四 
    
要補充說明的是,在圖四中,食腐性動物的角色通常是由狼或是烏鴉擔任,在北美的神話中,此類形象被稱為小騙子(trickster)。狼和烏鴉所代表的食腐性動物具有一種兩面特性。食腐性動物既是草食性動物也是捕食性動物。因為它吃動物,所以被歸類為捕食性動物,但是因為具有不殺生的特點,所以也可歸類為草食性動物。此類由中介項目聯結兩極選項的關係提供了一系列邏輯思考的銜接。並且這樣的關聯有可能出現在平行的結構關係當中。 
    中介項小騙子保持著其兩面性和模糊曖昧的特性,而它的功能便是戰勝這種兩面性,其多義與歧義的特點便是來自於此。有了小騙子歧義的特點,神話中某一形象的雙重屬性的特點便可解釋清楚,並整理成一種排列結構。以豪比人(Hopi)神話中成為夏拉科(Shalako)基礎原型的變體為例,可以排列成以下的結構: 
  
(麥紹鳥:x) ≃ (莫英格鳥:麥紹鳥) ≃ (夏拉科:莫英格鳥) ≃ (y:麥紹鳥) 
(援  助:x) ≃ (援  助:敵  意) ≃ (援  助:敵  意) ≃ (y:敵  意) 
  
x和y為兩個任意值,不過通常被認為是代表兩種極對的版本。在版本一中,麥紹鳥單獨出現幫助人類;在版本四中,麥紹鳥單獨出現並與人類敵對。在版本二中,麥紹鳥比莫英格鳥更對人類懷有敵意。在版本三中,麥紹鳥完全沒有出現。由各個版本來看,x和y這兩個任意值的角色其實是固定的,即使角色不清楚,也已經被規定下來了。 
    最後,上述的置換形式將一系列變體加以組織分析,由此分析形式可以得到一套規律的關係公式,任何神話都可以還原成此標準的關係式: 
  
Fx (a) : Fy (b) ≃ Fx (b) : Fa-1 (y) 
  
在這關係公式,a為其對立項a-1所替換,而函數值y和項數值a產生關聯性的顛倒。在上述二條件下,有一種等值關係其實是存在於項次和關係的顛倒所分別規定的二種情形中的。由先前的神話範例中解釋Fx (a) : Fy (b),F為投射作用,a和b為現實層面的農業和狩獵,x和y代表觀念層面的生與死問題。Fx (a) : Fy (b)為:「農業起了生的作用」對比於「狩獵起了死的作用」。而Fx (a) : Fy (b) ≃ Fx (b) : Fa-1 (y)則為「農業起了生的作用」之於「狩獵起了死的作用」就如同「狩獵起了生的作用」之於「死亡起了反向農業的作用」。 
  
TOP 
  
  
參考書目  
Levi-Strauss, Claude. “The Structural Study of Myth.” Structural Anthropology. Trans. Claire Jacobson and Brooke Grundfest Schoepf.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5. 206-31. Print. 
列維-斯特勞斯•克洛德。張祖建譯。〈神話的結構〉。《結構人類學I》。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2006。189-213。 
李莉。〈以“轉換”為中心的結構主義—讀M.Carroll《舊約中的神話、方法論 
     與轉換》〉。中國民俗學網。中國民俗學會。2003年。Web。2010年7月  
     28日。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