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筑筠編譯
July 2011

湯婷婷
Maxine Hong Kingston (1940~)

 

作者簡介

        湯婷婷於1940年十月出生於美國加州的斯托克頓 (Stockton),家中排行老大,父母為第一代的中國移民。父親在移民前是知識份子從事教職,1924年移居紐約之後與朋友合開洗衣店。母親在中國已取得醫學學位,從事行醫與助產士工作,在1939年才到紐約。從小就常聽父母朗誦李白與杜甫的詩,母親也常講述花木蘭的故事給他聽,湯婷婷從中得到大量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神話故事與詩歌方面的知識,這些對她日後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八歲時她已經開始創作,在校成績也名列前茅,進入加州柏克萊大學就讀工科,之後轉系念英美文學。1962年大學畢業以後,為了支持自己的寫作興趣,她分別在加州和夏威夷教高中英文和數學。1976年她的第一本小說《女戰士》(The Woman Warrior) 獲得廣大成功後,便在夏威夷大學擔任英國文學教授。在夏威夷擔任教授期間,她完成另一本小說《中國佬》(China Men) 。1980年代中期,湯婷婷與丈夫搬回加州奧克蘭 (Oakland),並持續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書與創作。

 

         1976年《女戰士》獲得當年的美國國家書評獎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in Nonfiction) 的最佳非小說獎。四年後她再度以《中國佬》(China Men) 獲得美國書籍獎 (National Book Award),自此湯婷婷便是著名的美國亞裔作家。她的第一部小說《孫行者》(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Book) 講述一個美國華裔劇作家如何透過寫作定義美國的故事,這部小說也很成功並獲得1989年美國西部國際筆會獎 (PEN USA West Award)。 湯婷婷經常在美國雜誌如New Yorker, American Heritage, Michigan Quaterly, N.Y. Times, L.A. Times等發表她的短篇小說,批評文章和詩歌等。她的作品風格同時受到西方作家與東方作家的影響,一方面她受到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惠特曼 (Walt Whitman)、威廉卡洛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馬克吐溫 (Mark Twain)、葛楚史坦恩 (Gertrude Stein)的影響;另一方面,她以黃玉雪 (Jade Snow Wong)的亞美自傳作為文學傳統,在重述她的中國移民歷史時,大量的翻譯中國傳說和故事並重新詮釋西方神話故事。

 

作品賞析

        湯婷婷的作品中充斥著不同的主題關懷與敘述技巧,大致可分為種族、性別、母女關係、種族與文化認同、亞美歷史等。

 

一、《女戰士》(The Woman Warrior)

        《女戰士》出版於1976年,是湯婷婷的第一部作品,全書包括五個部份:〈無名女子〉、〈白虎山學道〉、〈鄉村醫生〉、〈西宮門外〉、〈羌笛野曲〉。本書處理幾個重要的主題:種族衝突與文化差異、性/性別政治、家族歷史、以及自我認同。即便這本書有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仍有大部分的故事內容是虛構的。整體來說,它融合了小說、歷史、神話、自傳、和傳奇,這些對於身為美國族裔的作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元素。在小說中,作者並未使用傳統自傳的順時敘述法 (chronological account),也並未採用單一的「我」作為敘述者,有時採用Maxine作為第一人稱,有時作為第三人稱。湯婷婷在書中也提到幾個在她生命裡重要的女性角色。第一章〈無名女子〉是關於她姑姑因生下私生子而被村民與家人逼迫自殺的故事,湯婷婷想譴責的是封建社會下女性毫無選擇能力,只能逆來順受的生活,表達對姑姑守活寡的同情。第二章〈白虎山學道〉講的是女英雄「花木蘭」的故事,這一章充分體現作者改寫神話傳說的特性,湯婷婷的花木蘭與中國原版的花木蘭故事有幾個不同的地方,作者融合岳飛的故事與花木蘭的故事,刻在她背上的「精忠報國」變成「報仇」、「誓言」,塑造她為報仇的女人的意象。此外,湯婷婷的花木蘭有丈夫、小孩,作者說結婚、生孩子會使女戰士更加強壯,女戰士是個理想化的同時具備男女特質的人,作為東西方融合的亞裔美國人。第三章〈鄉村醫生〉是母親英蘭的故事,母親是個堅強聰慧的女性,對她來說母親也是一位女戰士,而母親對她講述的故事成為她創作的泉源。第四章〈西宮門外〉是姨媽月蘭的故事,作者用月蘭的軟弱無能對比英蘭的堅強自主,體現出中美文化差異以及月蘭難以適應美國生活的的悲慘遭遇。最後一章〈羌笛野曲〉紀錄作者小時候在加州的生活,並講述這個第一人稱的「我」如何從沉默到發聲的過程。透過探索自己與家族親人姑姑、母親、姨媽與中國神話故事女性的關係,湯婷婷最終找到自我認同,並看到東西文化之間的衝突有其和解的可能性。

 

二、《中國佬》(China Men)

        《中國佬》敘述家族中幾代男人,包括「我」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弟弟、堂表兄弟的故事。而這些男性人物往往代表某個歷史時期的一群華人,甚至一代華人的故事。可以說這是一部華裔男子在美國的奮鬥史。湯婷婷在書中有許多篇幅描述早期華裔工人在美國的苦難經歷、其所受到的種族歧視與不公平的待遇。作者把華裔男子作為英雄來歌頌並宣揚了華人對美國在歷史上的貢獻,尤其是參與開發夏威夷、建造美國鐵路的巨大貢獻。書中有關「金山勇士」的有六章:〈中國來的父親〉、〈檀香山的曾祖父〉、〈內華達山脈的祖父〉、〈其他幾個美國人的故鄉〉、〈生在美國的父親〉以及〈在越南的弟弟〉。每章前後還穿插一些意義深遠的小章節。值得一提的是在書中間有長達八頁的〈法律〉一章,其中沒有人物,單純是歷史詳盡的描述了1868年到1978年間美國的排華法案,湯婷婷的用意是為無知的讀者們提供歷史背景。在「金山勇士」故事前後穿插的章節中,作者借用中外神話傳說、名著片斷─譬如《鏡花緣》中女兒園的故事,希臘神話米達斯(Midas)的故事、魯賓遜的故事、屈原與粽子的傳說等,加深作品的主題思想。湯婷婷用暗喻的手法來表達美國華裔男子在美國受屈辱、被奴役、被消音的遭遇,由於在美國大陸鐵路完成後,華裔男子被排除於工業領域,不得已只好從事傳統上由女性擔任的洗衣工作,華裔男子因此被迫「女性化」。

 

三、《孫行者》(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Book)

        《孫行者》是湯婷婷在1987年發表的第一部小說,講的是1960年代亞裔嬉皮青年惠特曼•阿新 (Wittman Ah Sing) 的故事。這是一部後現代小說,書中大量使用支離破碎、零散的敘事結構、黑色幽默、通俗化傾向等後現代主義小說的手法,充分反映當代美國的種種特色,如嘻皮文化、反英雄、反文化、失落的一代、吸毒、反戰等。主角惠特曼•阿新是一個具有孫悟空反叛、反權威精神又有像偉大民族詩人惠特曼 (Walt Whitman) 的平等、友愛、包容精神的亞裔美國青年。他畢業於加州柏克萊大學的英語系、是第五代的華裔美國人、說話使用大量唐人街的廣東方言,夾雜日語、俚語、粗俗語言,是個具有濃厚亞裔美國意識強烈反對種族主義,致力於建立華裔美國文學的劇作家。湯婷婷在書中大量使用西方文學包括惠特曼的草葉集、莎士比亞、史坦貝克、馬克吐溫、等高達20人的作品,與中國古典文學包括《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使用的語言與前兩部作品截然不同,因為阿新是美國人,說的是他熟悉的60年代美國俚語,因此出現大量反應當時社會現實的新詞語,如sit-in (罷工)、be-in (嬉皮的集會)、love-in (頹廢青年的愛情聚會)等。除了語言之外,小說文體也使用內心獨白、自由直接引語 (Free Direct Speech)、類似章回小說「且看下回分曉」的結尾。

 

四、《第五部和平之書》(The Fifth Book of Peace)

        《第五部和平之書》發表於2003年,出版社將它定位為「回憶錄」,湯婷婷在此書紀錄兩位弟弟參與越戰的經歷以及自己和越戰老兵接觸的親身體驗,試圖描寫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與心理創傷,並希望人們從中得到啟示。在《第五部和平之書》之前湯婷婷其實寫了一本《第四部和平之書》,1991年十月,住在奧克蘭的湯婷婷剛將父親送葬回來,發現家中起火,把她所寫成的156頁小説原稿完全燒燬。湯婷婷把失去的部份化為172頁的新稿終於成為她的新書《和平第五書》(The Fifth Book of Peace)第三部分〈水〉。書中共分〈火〉、〈紙〉、〈水〉、〈土〉和後記五個部分。只有重寫的“水”是完全虛構,其他三個部分讀來猶如回憶錄或日記。她把自己在加州父親洗衣坊所過的童年時代生活與母親所講的神話結合在一起。作者解釋他把火、紙、水、土看作基本元素,本書從1991年的〈火〉開始,雖然火災燒去她正在修改的《第四部和平之書》,她沒有因火燒而灰心,反而覺得,也許是父親在天之靈對她的祭品不滿;又或許是父親要把她的書稿一起攜帶上天(父親是個失敗的詩人,常常對子女在文學上的成就表示艷羨)。她的母親則是命運主義者,開始很為女兒失去原稿悶悶不樂,後來這樣地安慰女兒:「至少你父親已經去世,可不必為你家起火擔心。」她還説:「屋子沒有崩塌在你的身上,你爸救了你的命。」〈紙〉的一章涉及傳說被焚燒的幾部和平之書。〈水〉的一章,她重新寫了她被毀的《第四部和平之書》,故事是講一位華裔青年反戰主義者逃避越戰兵役而遷居夏威夷的生活。在最後“土”的一章,她自述了多年來為退伍軍人開設創作講習班的經驗。寫作班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幫助退伍老兵透過宣洩他們痛苦的回憶與罪惡感,最終能從身體到靈魂都回到家園重新開始生活。每一個老兵的故事都充分的反應越戰對美國的影響,戰爭帶給士兵們巨大的精神創傷,以及人們對美國價值觀的反省。

 

 

Works Cited

Yu, Su-lin. “Maxine Hong Kingston.” Asian American Autobiographers: A Bio-bibliographical Critical Sourcebook. Ed.

Guiyou Huang.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1. 165-77.

 

Huang, Guiyou. “Maxine Hong Kingston.” Asian American Novelists: A Bio-bibliographical Critical Sourcebook. Ed.

Nelson, Emmanuel Sampath.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0. 1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