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續「後現代都市電影與世界流動
(Postmodern City Films
& Global Flows)」一主題,介紹美國社會學家沃爾斯(Louis
Wirth)所
著之期刊論文〈都市狀態的生活方式〉(“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解釋文中主要概念以及文章脈絡,並提出探討都市主義(urbanism)之相關議題,以及其他學者對於沃爾斯論點之褒貶。 沃爾斯的論文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份解釋都市(city)以及都市主義(urbanism)兩字的定義,第二部份則從人口(population)、密度(density)以及異質性(heterogeneity)三大面向分析都市主義的特性,第三部份從這三面向解釋都
市主義帶來的結果:人口數量高、密度大和異質性高。都市的高死亡率、低出生率以及移民人口造成以上三大特色。這三大特色也使都市居民處於無名(anonymity)、孤僻(schizoid)或失範(anomie)的狀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遠暫乎,多屬於工作上的
「次等關係」(secondary
relation),
或有所區隔(impersonal,
transitory, segmental,
and mostly utilitarian);或者,都市居民會有流動性高的自組團體及其集體行
為。 其他學者針對沃爾斯對都市主義的觀點,提出幾點反駁,例
如:都市主義並不僅限於都市,都市問題會涉及其他非都市地區。再者,都市人格(urban
personality)難
以定義。沃爾斯的論點甚至被指稱有對鄉村懷舊的傾向。 沃爾斯提出的都市主義三大面向有其他的解讀方式:都市主
義並不限於都市,例如經資本都市化,同時也會都市化空間,例如:道路、工廠、學校等等;居住在都市的人們仍可以發展自己的空間;都市主義也能激發次文化的
「非慣俗」行為(unconventiona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