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彙整   /  概念  /  後現代主義詩學I
資源型式:
提供者:網頁製作: Louise Chen 1/8/1999
            

〈後現代主義詩學〉

    I. 後現代詩的緣起

  1. 羅青—Jameson
     

    modernization, postindustrial or consumer society, the society of the media or the spectacle, or multinational capitalism.

  2. 台灣現代詩人
    1. sublime: 余光中、洛夫、 弦、楊牧、鄭愁予、商禽……
    2. 現代╱後現代: 林亨泰、白萩、詹冰、碧果……
    II. 西方後現代詩的借鏡
     
  1. 對語言的質疑: nonliterary analogues; The Black Mountain School
  2. 台灣後現代詩人: 羅青、林燿德、游喚、古添洪、林群盛、孟樊、夏宇、陳克華、 羅任玲、田運良、丘緩、鴻鴻……

    III. 後現代詩寫作的理論基礎
     

    1. Jacques Derrida

    IV. 後現代詩的特徵
  1. 文類界線的泯滅: 林群盛 沉默(POETRY-BASIC)
  2. 後設語言的嵌入: 丘緩 〈煮夜〉
  3. 博議(bricolage)的拼貼與混合: 林燿德 〈交通問題(讀畫詩)
  4. 意符(signifier)的遊戲: 夏宇 〈連連看〉
  5. 事件般的即興演出: 丘緩 〈不想睡的時候〉
  6. 更新的圖像詩與字體的形式實驗: 孟樊 〈城堡〉
  7. 諧擬(parody)的大量引用
    V. 結語----新詩史上的潮起潮落

Source: 孟樊╱著 《當代台灣新詩理論》。揚智,1995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