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彙整   /  概念  /  拉崗:欲望與需求 Jacques Lacan: Desire and Demand
資源型式:
提供者:Joe Hsieh
            
未命名 1

Joe Hsieh

May, 2010

欲望與需求

(Desire and Demand)

 

        「欲望」是為拉岡心理分析的核心,許多作品中從而延伸出其他概念,因此若要了解整個思想體系,免不了要對「欲望」一探究竟。但此觀念涵蓋範圍眾多,本篇僅探討「欲望」與「需求」密切相關的部分。

拉岡的概念大多以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論為基礎,再加以闡述,而「欲望」也是以此方式建構起來。當初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中提出「願望」(Wish)的概念,認為願望是人壓抑(repression)的產物,嬰兒時期便在潛意識中形成,會藉由作夢等潛意識的運作模式來滿足該願望,可用以解釋夢中出現的事物。但人的壓抑是長時間的,因此願望也不會消失,造成精神上的一道鴻溝:人不斷做夢,想要滿足願望,卻無法獲得真正滿足。拉岡以此為根本,延伸出「欲望」的運作模式。

欲望為人心中「匱乏」(lack)的衍生物,也就是說,因為有了匱乏,才有欲望。拉岡研究專家拉美爾(Anika Lemaire)解釋道:「人所有機能的需要,皆源自於『匱乏』」(162)。拉岡延續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節(Odeipus complex),認為孩童經歷伊底帕斯情節時,將母親與自己視為一體;後來父親介入,強行將母親自孩童身上分離。此時在孩童心中形成對於母愛的「匱乏」,也就是說,方才拉美爾所提到的生理、心理需求,皆導因於孩童被迫和母親分開,對於母愛渴求的結果,就像是把身體的一部分強行拔除,形成缺口一般。拉岡在書中談到匱乏時,也提到「愛」(love),所指的是孩童在認為與母親一體時所接受的母愛。因此,隨著母親被分離,心中便從此欠缺母愛,而「欲望」也在此情況下出現。欲望對人來說即是要填補心中的匱乏,但根據拉岡所說,匱乏不可能填補起來,欲望也永遠無法滿足。唯一足以完全填補匱乏的東西是方才所提的「愛」,或可稱為「已失去的母愛」;既然母愛已經失去,則不管如何找尋替代品,都無法與原本的母愛完全相同。

但拉岡並非把欲望當作一種動機,反之,他解釋為一種現象,是需求(demand)和需要(need)兩者交錯的結果,就像欲望和匱乏的關係一樣,「需求」所希冀得到的東西,是用以滿足「需要」。例如人在嬰孩階段時,自己無法透過行動直接滿足自己飢餓等生理的「需要」,因此將這種需要轉化為「需求」,透過哭鬧等方式,讓旁人來滿足這種生理的需要。­此轉化過程將需要(need)變成了需求(demand),需求(demand)則滿足了需要(need)。不過,這樣的關係在需求(demand)與欲望之間便不相同。因為欲望對於母愛的渴求必須在象徵系統(symbolic order)當中尋求出路,於是轉化成了需求。拉岡認為,需求在象徵系統中尋找的是「母愛的證明」(proof-of-love) (《文集》 286),也就是說儘管原本的母愛已不可得,我們可藉由「母愛的證明」的象徵作用(signification),將其當作原本失去的母愛。但儘管如此,由前段可知匱乏無法滿足,因此不管任何母愛的證明僅能當作替代品,不能取代已失去的母愛。就像曼斯菲德(Nick Mansfield)所說:「需求只會導向無可避免的失敗,因為無法得到欲望所想要的東西」(46)。欲望在象徵系統中轉換成需求以後,就注定其失敗。曼斯菲德舉了在生活中尋找滿足的例子:「我們上街購物、買衣服,彷彿在新衣當中尋找新的自我。等回到家中,我們穿著新衣,便沉浸在新的自我當中享受這份滿足感,但穿了兩三次之後這份喜悅便消失無蹤」(46)。欲望促使人尋求滿足,而需求是人採取的行動,儘管新衣能夠提供短暫的滿足,之後卻煙消霧散,對於欲望所要求的滿足毫無辦法。新衣就是拉岡所說「母愛的證明」,而欲望所尋求的是「失去的母愛」。因此,拉岡認為:「欲望並非尋求滿足的動機,亦非對母愛證明的需求,而是一種現象,即以母愛的證明填補匱乏時,所遺留下來無法完全滿足的空洞」(《文集》 286)。母愛的證明與已失去的母愛不同,在填補時不會完全滿足,所以不管如何填補,匱乏必定無法填滿。如此一來,形成重覆填補、無法滿足的迴圈:欲望的空洞形成需要、需要形成需求、需求在象徵系統中尋求母愛、母愛用以滿足需要、兩者交錯之後再度形成欲望。這樣的迴圈也是拉岡認為人無可避免的生命歷程。

 

 

 

參考文獻

Evans, Dylan. 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Routldge, 1996. Print.

Glowinski, Huguette, Zita Marks, Sara Murphy, eds. A Compendium of Lacanian Terms. London: Free Association, 2001. Print.

Lacan, Jacques. Écrits. A Selection. Trans. Alan Sheridan. London: Tavistock, 1977. Print.

Lemaire, Anika. Jacques Lacan. New York: Routledge, 1977. Print.

Mansfield, Nick. Subjectivity: Theories of the Self from Freud to Haraway. New York: New York UP, 2000. Print.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