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彙整   /  概念  /  文學與音樂跨藝術研究方法論簡介
資源型式:
提供者:洪力行
            
文學與音樂跨藝術研究方法論簡介
洪力行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
 
文學與音樂在本質上有著難分難解的關係,而將文學與音樂進行類比,則不論古今中外,均不難找到許多例子。十九世紀開始產生了較多具有比較性質的相關論述,但真正比較系統化地將文學與音樂的關係視為一種研究領域,則是從二十世紀下半葉才開始發展。從本質上來看,「文學與音樂」不可避免地是一種跨藝術、跨學科的研究,在比較文學界則屬相對年輕的研究領域。然而我們亦可以發現,愈來愈多的研究者投入探索,讓此一領域的呈現日漸蓬勃的氣象。由於本文篇幅有限,以下僅就部分較具系統觀的理論性論述加以整理與介紹說明。
 
要談真正從學術角度來探究文學與音樂關係議題的研究著述,不能不提到布朗(Calvin S. Brown)於1948年出版的《音樂與文學:兩種藝術的比較Music and Literature: A Comparison of the Arts)一書。這部作品被視為是此一研究領域正式學科化」的拓土開疆之作,為文學與音樂跨藝術研究建立出一套初步的系統觀。且布朗本人於1970年倡議將比較文學重新定義為「任何包含了至少兩種不同表達媒材的文學研究」[1],進而將「文學與音樂」視為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在學界也已得見其影響,也讓他成為此一研究領域最重要的奠基者。
 
承接布朗對比較文學的定義,另一位學者薛爾Steven Paul Scher亦是致力耕耘文學與音樂跨藝術研究領域的重要人物。他在1982年的〈文學與音樂〉(「Literature and Music」)一文中由研究對象的角度出發界定了文學與音樂的三種互動方式

1. 文學與音樂music and literature):文字與音樂緊密相關的音樂作品歌劇、藝術歌曲、神劇、清唱劇等等。

2. 音樂中的文學literature in music):以音樂呈現文學作品如交響詩、標題音樂等。

3. 文學中的音樂music in literature):又可細分為從聲韻上模仿音樂效果的文字音樂」(word music借用音樂作品結構與技巧以及以文述樂」(verbal music[2]三類文學作品。[3]

 
其中薛爾所謂的「以文述樂」,是指「以文學手法(不論詩或散文)來呈現某段已存在或虛構的音樂:也就是任何以一段音樂作品為『主題』的詩文。除了用文字來貼近真實或虛構的樂譜之外,此類詩文也道出了音樂演出之特徵,或是對音樂的主觀回應」[4] 史坦利(Patricia Haas Stanley則將薛爾的定義再加發揮將以文述樂界定為「透過語法、意象、修辭手法或技術語彙對一種特殊形式的音樂所做的文學召喚」[5] 回到中文世界來看,詩人余光中對於以文字描述音樂亦有類似的見解,他認為:「詩藝與音樂還可以結另外一種緣,便是描寫音樂的文字。詩藝有賴文字,在音響上的掌握當然難比樂器的獨奏或交響,但文字富有意義和聯想,還可以經營比喻和意象,卻遠為樂器所不及。」[6] 因此,如何運用文字特有的功能,與音樂產生互動,甚至達到音樂所不能及的效果,也就是作家以音樂為文學創作主題時,所能追求的效果。
 
薛爾提出的分類獲得了多數學者的接納,但也如同他自己在多年之後回首來時路時所稱,此一分類乃是「對於此一領域的開放性綜覽,以在音樂與文學互動現象各種不同呈現方式的迷宮中,做為初步導引的輔助地圖之用,並鼓勵進一步的研究」[7]。無論如何,薛爾的分類確實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讓其後的學者在面對研究材料時能先「按圖索驥」,助益甚大。在比較文學界,以薛爾為首的文學與音樂研究可說是最具影響力的一支,並於1997年成立了國際文字與音樂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Word and Music),舉辦相關研討會及出版研究專書,讓此一領域的學者有更多討論與對話的空間。
 
除此之外,其他國家亦不乏投入此一研究領域的傑出學者。在《對位:音樂與文學》(Contrepoints: musique et littérature)一書中,法國學者埃絲卡勒(Françoise Escal)便以分別將「文學」與「音樂」放在主體位置的分類方式,來界定它們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她將文學與音樂的關係主要分成兩大類:

1. 做為文學想像的音樂:包括音樂與小說、音樂與樂論、以音樂為典範的文學作品(又可分為詩作、模仿音樂曲式等類別)。

2. 做為音樂想像的文學:受到意義誘惑的器樂作品、音樂周邊文字(paratexte verbal)、音樂文字遊戲(例如貝爾格 (Alban Berg, 1885-1935)的《抒情組曲》(Lyrische Suite) 由文字導出音樂動機或主題的作法)。[8]

 
音樂上的「對位」,指得是根據某種系統規則,同時發出聲響的音樂旋律線的組合[9],通常是先有一條旋律線,再根據規則來「對」出其他的旋律線。埃絲卡勒以比喻的方式[10],使用「對位」一詞做為書名,強調出文學與音樂二者之間互為主體,相互啟發的「對位」關係。其中「做為文學想像的音樂」或略同於薛爾分類中的「文學中的音樂」,而「做為音樂想像的文學」則類似於「音樂中的文學」,然而她對音樂周邊文字(例如與音樂或樂譜相關的任何外在文字標題、說明、前言、註解等等)以及音樂文字遊戲(例如潛藏在音樂內部的文字)的討論,從文學與音樂互動層次的角度觀之,對於研究者亦多有啟發。
 
法蘭西學院院士赫密(Pierre-Jean Rémy)則在<論音樂中的文學>一文中,從二者之間的「融合」(fusion)的角度,來分析它們分別為對方「帶來了什麼」,亦採用類型分析來呈現他的系統觀。在「音樂中的文學」方面赫密僅舉出「歌劇」、「交響詩」與「藝術歌曲」三個樂種,且將歌劇視為藝術融合的最佳典範。赫密的特別貢獻在於「文學中的音樂」的分類,他區分出音樂涉入文學可能性中,從「個別音樂指涉」到「全然佔據作品」的七種不同層次,並以實例來呈現這些層次的變化,提供研究者另一組的參照座標。[11]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國學界,此一領域的研究往往被歸類為「比較詩學」(poétique comparée),同時著重在從音韻的角度去探討詩與音樂關係發展的議題之上。例如學者巴克斯(Jean-Louis Backès)在他的專書《文學與音樂:比較詩學論》便將文學與音樂關係分為三類:「唱出的文本」、「無詞的音樂」,以及「談論音樂的文學作品」,但他著重去看歷史發展的脈絡,並且強調要「在文學與音樂現象的現實中,明確指出我們得以在其中獲得的認識」[12]。因而,採取這樣的態度,不論從狹義的語韻、節奏的規範性詩學角度,或從廣義的「詩學/創製」的角度出發探討,都會是重新省思文學與音樂研究的理論層次的一種可能。
 
綜言之,前述薛爾「以文述樂」、埃卡勒「做為文學想像之音樂」研究分類、余光中對「描寫音樂的文字」,以及巴克斯的比較詩學角度等見解,均可做為我們研究相關的文學或音樂作品的參考座標,以釐清所處理的文本或作品之中文學與音樂相遇的層次,從而再衍生出更多需要討論的議題。在界定了研究對象之後,再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將這些與音樂作品第一手接觸所產生的文本,置入比較文學「跨藝術研究」的討論脈絡之中,來重新加以審視與理解,如此方能獲致更深刻的成果。相信在前人奠定的研究基礎上,透過更多的分析實例的成果累積,當可讓文學與音樂的跨藝術領域持續地發展,為比較文學研究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TOP

 

[1] Calvin S. Brown, “The Relations between Music and Literature as a Field of Stud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2 (1970), p. 102

[2] 「以文述樂」中譯名出自羅基敏著《文話/文化音樂》一書中的《以文述樂──白居易的<琵琶行>與劉鶚《老殘遊記》的<明湖居聽書>一文。

[3] Steven Paul Scher, “Literature and Music,” Interrelations of Literature, eds. Jean-Pierre Barricelli and Joseph Gibaldi. New York: MLA, 1982, p. 225-250

[4] Steven Paul Scher, “Literature and Music,” Interrelations of Literature, eds. Jean-Pierre Barricelli and Joseph Gibaldi. New York: MLA, 1982, p. 234

[5] 請參見Patricia Haas Stanley, “Verbal Music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Germanic Review 52 (1977), p. 217

[6] 余光中《詩與音樂》見於《從徐霞客到梵谷》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版330

[7] Steven Paul Scher, “Melopoetics Revisited. Reflections on Theorizing Word and Music Studies,” Word and Music Studies: Defining the Field.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d and Music Studies at Graz. 1997, eds. Walter Bernhart, Steven Paul Scher and Werner Wolf . Amsterdam: Rodopi, 1999, p. 19

[8] Françoise Escal, Contrepoint: musique et littérature. Paris: Meridiens Klincksieck, 1990

[9] Klaus-Jürgen Sach: ‘Counterpoint', Grove Music Online ed. L. Macy (accessed 2 March 2005),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

[10] 在此也要指出在「文學與音樂」需要特別注意的術語問題。由於兩個領域都各有慣用的術語與批評語彙,因此在交叉使用時更應清楚界定使用這些術語的範圍與意圖,以免造成誤解。

[11] Pierre-Jean Rémy, “De la littérature dans la musique”. Revue de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No. 3, octobre 1999, p. 20-26

[12] 參見Jean-Louis Backès, Musique et littérature: essai de poétique comparée. Paris: PUF, 1994, p. 25-26

 

TOP

 
 
 
 
 
 
 
 

 

 
 
 
 
 
   
 
   
     
     
 
   
 
   
 
Copyright ©2009 國科會人文學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