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ii] 吳明益《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19-26頁。
[ix] 吳明益《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第117頁。
[x] 劉克襄《隨鳥走天涯》,台北;洪範出版社,1985,第196頁並請參考許建崑〈尋找x點,或者孤獨向前-試論劉克襄自然寫作的認知與建構〉《台灣自然生態文學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2004年;第94-114頁。文中對於劉克襄鳥類觀察的研究與分析。
[xi] 吳明益《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第133-135>頁。
[xii] 請參考楊南群譯註,森丑之助著之《生蕃行腳》,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第518-5191895年)來台調查共十八載,放棄了家庭進入山區,其曾自述:「如何處置蕃人,和如何開拓、利用他們的土地,兩者不但有密切的關係,同時是台灣統治者從早期到今日仍面臨的重要問題。」
[xiii] 吳明益《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第210-211頁。
[xiv] 瓦歷斯.諾幹〈從台灣原住民文學反思生態文化〉《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台北;印刻文化,2003年,152-171頁。
[xv] 吳明益《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第10頁。在吳明益的另一本選集《台灣自然寫作選》裡亦提到相同的概念,認為台灣自然寫作(書寫)在七○年代之前呈現真空狀態,前無梭羅(Henry D. Thorenau, 1817-1862<)、李奧波(Aldo Leoplod, 1887-1943),因此在台灣生態意識抬頭的時代,橫的移植西方生態思潮遂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TOP